导读 子宫是孕育胎儿的器官,健康的子宫是动物繁殖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现代化养猪场,为保证母猪的繁殖性能,不断通过育种提高产仔数、通过早期断奶降低非生产天数,使母猪子宫超负荷的工作;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产仔数,多次重复配种。这都增加了母猪罹患子宫炎的风险。子宫内膜炎严重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增加生产成本,降低养殖效益。 子宫内膜炎是指细菌侵入子宫内膜而发生炎症,是繁殖母猪常见的疾病,后备母猪配种前很少发生,配种后的各生理阶段,均有可能发生子宫内膜炎。 1、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危害 子宫内膜炎会降低母猪配种率、提高流产率而延长母猪非生产天数;增加哺乳期仔猪的死淘率而降低母猪提供断奶仔猪数。两者以不同的方式,降低了母猪的繁殖性能,生产上不得不提前淘汰因子宫内膜炎影响繁殖的母猪。 1.1对配种的影响 子宫内膜炎被认为是导致母猪屡配不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1.1.1影响发情判定 子宫内膜炎导致阴道分泌物增多,从外观上容易跟发情表现混淆,造成误判情期而影响配种成绩。 1.1.2炎性分泌物阻碍精子游动 子宫内膜炎产生的炎性物质,分布在阴道、宫颈和子宫腔内,因质地浓稠增加精子的运动阻力,影响其与卵子的结合。 1.1.3影响胚胎的发育与着床 子宫与输卵管相连,炎症改变了受精卵和胚胎发育的环境。子宫内膜的形态和功能发生病理改变,导致胚胎着床失败。人类的子宫内膜炎会增加异位妊娠发生率。 1.2对妊娠的影响 妊娠期间母猪和胎儿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是通过胎盘跟子宫内膜之间的褶皱进行的。子宫内膜病变会影响褶皱的生成,间接影响母仔间物质交换,导致胎儿发育受阻而引发流产。 1.3对哺乳的影响 母猪分娩后患急性子宫内膜炎,可能诱发产褥热、乳腺炎、厌食等疾病,严重影响哺乳母猪的健康,可能诱发甚至导致死亡。急性子宫内膜炎还会引起乳汁分泌减少或者无乳,从而增加哺乳期仔猪的死淘率。 2、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病因 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多种微生物混合感染子宫内膜引起的。病原体易在母猪发情时、配种时、流产后、分娩时、分娩后及助产手术后经创面感染。 2.1病原体来源及感染途径 2.1.1常见病原体 猪场常见的病原体主要有细菌、衣原体和支原体;其中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三种菌,还可能有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及其他一些细菌。 2.1.2病原体来源 病原体的来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来自体外经过阴道和子宫颈进入子宫的称为外源性病原体,来自寄居在阴道内的微生物,包括需氧菌、厌氧菌、或二者混合感染,称之为内源性病原体。 2.2主要感染途径 2.2.1沿生殖道黏膜上行感染 病原体侵入外阴、阴道后,或阴道内本身存在的病原体突破宫颈,或经过人工授精、公猪交配携带,病原侵入子宫内膜而发生炎症,是发情期、配种期、流产后及分娩后无生殖道创伤的主要感染途径。 2.2.2经淋巴系统蔓延 病原体经外阴、阴道、子宫颈及宫体创伤处的淋巴管侵入,蔓延至子宫内膜而产生炎症。是人工输精机械划伤或分娩助产等产生生殖道创伤后感染的主要途径。 2.2.3直接蔓延 腹腔内其他脏器感染后直接蔓延到子宫内,如肠炎、腹膜炎等。 3母猪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症状 3.1病理特征与症状 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子宫内膜炎两者类型。 3.1.1急性子宫内膜炎 1)病理特征 子宫内膜充血、水肿,有炎性渗出物,严重者内膜坏死、脱落形成溃疡。病理检验,以子宫内膜腺体内出现微脓肿或中性粒细胞为特征。 2)典型症状 阴道排泄出灰红色或黄白色恶臭的黏性分泌物,有时伴有胎衣或胎儿碎片组织。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发热甚至高热,体温高达40℃以上,患猪此外还可能采食量减少或不食。母猪鼻镜(盘)干燥,疲倦、不愿起身站立。卧位时子宫腔受到挤压,异常分泌物明显增多。 3)伴随症状 可能出现尿路感染,频繁出现排尿行为,每次排尿量不多。 3.1.2慢性子宫内膜炎 多因急性子宫内膜炎没得到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 1)病理特征 病理检验以子宫内膜间质中出现不同数量的浆细胞为特征。 2)典型症状 通常母猪没有明显的症状,经仔细观察后,或发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或发现阴门周围有黏性结痂。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表现精神不佳,卧地时可能发现从阴门排出异常分泌物。 3.2并发症 由此病导致的其他疾病,称之为并发症。 3.2.1屡配不孕 多次配种失败,是母猪子宫内膜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3.2.2炎症反复发作 由于子宫内膜炎可造成子宫内膜的破坏,局部防御功能减退,如果遇到同样的致病因素,可造成再次感染导致炎症反复发作。 3.2.3其他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炎症可向深部蔓延而感染肌层组织,在其中形成小脓肿,从而形成子宫肌炎、输卵管卵巢炎等,甚至可导致败血症(全身性的血液感染)。 4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综合预防方案 作为规模化的养殖场,母猪子宫内膜炎应执行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控方案。控制病因就可以很好地预防疾病的发生。通过加强选种培育、生物安全、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综合措施预防母猪子宫内膜炎。 4.1选种培育 任何导致难产的因素,都会增加母猪患子宫内膜炎的风险。严格选育后备母猪,挑选体躯深、盆骨宽的母猪留作种用,以避免难产。为减少难产发生率,后备猪初次配种时体重应不低于kg,日龄不低于日龄。 4.2生物安全 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猪群,落实好这三个环节来实现生物安全。 4.2.1抓好猪只免疫关 任何增加母猪流产率的疾病,都会增加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后备母猪入群前驯化合格,才可入群。 4.2.2抓好环境消毒关 母猪在发情、配种、流产和分娩的时候,阴道口松弛,极易感染病原体,应严格对环境消毒,以控制环境病原体的增殖。 4.2.3严把配种卫生关 1)准确查情,适时配种 查情不准确,阴道内生理性的分泌物不足,容易划伤阴道或子宫颈。而且不准确的查情,不得不增加配种次数,增加病原菌入侵的风险。 2)精液或公猪清洁无污染 选用健康的公猪采精或者配种,并将公猪包皮内的尿液排出。人工授精时,应检测精液的质量,确保无病原传播。 3)正确的配种操作 选择一次性输精管,表面光滑不能有毛刺。严格消毒,并遵守操作流程,防止病原经过输精管或者创口入侵。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配种。 4.2.4严把分娩卫生关 在分娩前清洗并消毒母猪的后躯,及时清理产床上的所有排泄物,并保持干燥。 4.2.5温柔助产 母猪难产时,严格按照流程和生物安全的要求助产。避免生殖道染菌,发生子宫炎或产褥热。 4.3饲养管理 4.3.1调节母猪体况 妊娠期调整母猪体况,过肥和过瘦的母猪,都会延长产程、增加难产率,其发生子宫炎的比率更高。 4.3.2产前减料 产前过量饲喂,可能延长产程、增加难产发生率,并引发子宫内膜炎。产前应该适当减料,但过少的饲喂,使母猪分娩时体力不足,而延长产程。一般建议日饲喂量:产前第3天3~3.5kg,产前第2天2~2.5kg,分娩当天1~1.5kg。 4.3.3改善猪舍环境 改善猪舍环境、提高动物福利,降低各种应激源,从而提高母猪的抗病力。母猪阴道内的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在抵抗力下降时,可能成为病原诱发子宫内膜炎。 保持合适的温度(15~20℃)和湿度(65%~70%),以及拥有良好的通风。高温高湿更有利于病原体的繁殖,低温高湿降低母猪血液循环,都会增加炎症发生的风险。 4.4营养调控 分娩时母猪严重的便秘会延长产程、增加难产率,从而增加子宫内膜炎的风险。给妊娠后期的母猪饲喂中等纤维含量的饲料,让母猪的肠道得到充分的刺激,以维持良好的肠蠕动功能,避免因便秘影响产程。添加益生菌或者使用生物饲料,是防止母猪便秘的有效措施。 5母猪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母猪一旦发生子宫内膜炎之后,应立即予以治疗,避免拖延之后转变为慢性炎症,治愈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对出现全身症状的母猪,先注射头孢拉定或者青霉素加链霉素,并注射前列烯醇;在24h后,用输精管把0.1%的高锰酸钾溶液注入并清洗子宫,直到炎性物质彻底排出,抽出的液体跟清洗液一样的质地为止;然后再输入头孢拉定或者青霉素加链霉素与甲硝唑的混合液,杀菌消炎。如此,每天清洗1次,连续2d。最好做药敏试验,筛选敏感抗菌素。 在清洗子宫的同时,给母猪连续5d服用益母生化颗粒,促进炎症的排出和子宫的康复。单纯使用抗菌素注射或者拌料,效果不理想。 6后续处理 对于治疗后的母猪,发情后可以跳过一个情期再配种,让母猪子宫有充分的恢复时间。避免配种刺激后,再次诱发子宫内膜炎,或者因子宫恢复不彻底,导致配种失败。 患过子宫内膜炎的母猪,如果2次配种都失败,应果断淘汰出繁殖母猪群。 头孢噻呋为第三代头孢类动物抗菌素,具有广谱超强的抗菌作用,主要治疗猪、禽、牛、羊等细菌性感染,本品为微细颗粒的混悬液,静置后微细颗粒下沉,振摇后成均匀的乳白色混悬液。 一、产品特点 1、广谱高效:对所有细菌性疾病有效,鸡、鸭、母猪、仔猪保健及混合感染均可使用 2、速效,长效:本品肌注后游离药物微粒吸收快,迅速到达病灶,30分钟即达到血药浓度峰值,但缓释工艺使头孢噻呋脂质体在注射小时后仍可继续释放药物,有.效血药浓度雄持的间达7天 3、本品无免疫抑制性,长期使用不会有耐药性、可与油乳剂疫苗同时使用 二、使用范围 1、母猪保健 母猪怀孕期,围栏期泌尿生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 2、仔猪保健 防治仔猪细菌性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如大肠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等,可明显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断奶窝重和成活率3、混合感染: 病毒(猪瘟、圆环、蓝耳、流感等)与支原体,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等混合感染引起的高烧高热,咳嗽气喘,皮肤变色出血,精神、食欲废绝等症 4、呼吸道疾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肺疫,萎缩性鼻炎等引起的呼吸困难、咳嗽气喘等症 5、畜禽消化道疾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弓 起的腹泻 三、用法用量 1、母猪保健:母猪产前7天,生产当天,产后7天分别肌肉注射1次,20ml 2、仔猪三针保健:出生后3天、10天、21天分别肌肉注射0.3m、0.5m、1.5ml3、疾病治疗 肌内注射:一次量,每1kg体重,猪、羊0.12-0.16ml;鸡,鸭0.1-0.2ml;牛0.1ml 4、取本品20ml加入ml新城疫等油苗(或新支苗)中,混匀,注射,0.5ml/只 四、注意事项 本品为油性混悬液,不可与水性的林可霉素,环丙沙星,黄芪多糖等注射液混合注射,会迅速分层或导致药物凝结,但可与氟苯尼考注射液混合后立即注射 五、包装规格:20m/瓶x2瓶/盒x---盒/件 1、进口佐剂,沉降慢 2、药物分布与细菌分布高度一致 3、关节生殖系统和乳汁均可达 4、通针性好,不会起肿块和脓包 产品定位: 1、母猪隐形子宫内膜炎多发的猪场 2、母猪产后炎症频发的猪场 3、哺乳仔猪黄白痢反复发作的猪场 4、受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巴氏杆菌等病困扰的猪场 5、断奶后仔猪逐渐被毛粗乱的猪场 6、断奶后仔猪及育肥猪呼吸道频发的猪场 7、家禽的各种顽固性细菌性疾病,特别是对常规的抗生素使用无效的情况下使用本品效果最为明显 8、油苗伴侣,防止继发感染 本品为油性混悬液,不可与水性的林可霉素,环丙沙星,黄芪多糖等注射液混合注射,会迅速分层或导致药物凝结,但可与氟苯尼考注射液混合后立即注射 咨询订购(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