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30岁以上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因肌瘤多无症状或很少有症状,临床报道发病率远低于肌瘤真实发病率。问题一:子宫肌瘤的病因是什么?如何分类的? 1、目前确切病因尚未明了。因肌瘤好发于生育期,青春期前少见,绝经后萎缩或消退,提示其发生可能与女性激素相关。肌瘤组织局部对雌激素的高敏感性是肌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2、若按肌瘤生长部位分为宫体肌瘤(约90%)和宫颈肌瘤(约10%)。 3、若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可分为:肌壁间肌瘤(占60%~70%)、浆膜下肌瘤(占20%)、黏膜下肌瘤(占10%~15%)。 问题二: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是什么?1、临床多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症状与肌瘤部位、大小和有无变性相关,而与肌瘤数目关系不大。常见症状有: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下腹包块、白带增多、压迫症状引起的尿频尿困难、下腹坠胀和腰酸背痛等。 2、较大肌瘤可在下腹部扪及实质性肿块。妇科检查们及子宫增大,表面不规则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突起。3、浆膜下肌瘤可扪及单个实质性球状肿块与子宫有蒂相连。黏膜下肌瘤位于宫腔内者子宫均匀增大,脱出于宫颈外口者,阴道窥器检查即可看到宫颈口处有肿物,粉红色,表面光滑,宫颈外口边缘清楚。4、若伴感染时可有坏死、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问题三:子宫肌瘤的是如何诊断的?应该如何和其他肿瘤相鉴别?1、根据病史、体征和超声检查,诊断多无困难。超声检查能区分子宫肌瘤与其他盆腔肿块。磁共振检查可准确判断肌瘤大小、数目和位置。若有需要,还可选择宫腔镜、腹腔镜、子宫输卵管造影等协助诊断。2、子宫肌瘤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问题四:西医是如何治疗子宫肌瘤的?1、无症状肌瘤一般不需治疗,特别是近绝经期妇女。 绝经后肌瘤多可萎缩和症状消失。每3~6个月随访一次,若出现症状可考虑进一步治疗。 2、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 采用大剂量连续或长期非脉冲式给药,可以缓解症状并抑制肌瘤生长使其萎缩,但停药后又逐渐增大。用药后可引起绝经综合征,长期使用可引起骨质疏松等副作用,故不推荐长期用药。 3、米非司酮(mifepristone),每日10mg或12.5mg口服 可作为术前用药或提前绝经使用。但不宜长期使用,因其拮抗孕激素后,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增加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 4、手术治疗 手术可经腹、经阴道或经宫腔镜及腹腔镜进行。若选择腹腔镜手术行肌瘤剔除或子宫次全切除,需要使用粉碎器取出切除的肌瘤或子宫体,因此,术前应尽可能排除子宫肉瘤或合并子宫内膜癌。 问题五:中医是如何治疗子宫肌瘤的?与卵巢肿瘤一样,传统医学中将肿瘤相关疾病纳入“癥瘕”病之中,癥瘕是指妇女小腹内的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并常致月经或带下异常,甚至影响生育的疾病。传统医学认为癥瘕的发生主要是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之邪内侵或七情、房事、饮食所伤,脏腑功能失调,致体内气滞、瘀血、痰湿、湿热等病理产物聚结于冲任、胞宫、胞脉,久而聚以成癥瘕。1、在诊断时首先要辨善恶:辨癥瘕之良恶性。良性癥瘕一般生长缓慢,质地较软,边界清楚,活动良好。恶性癥瘕一般生长较快,质地坚硬,边界不清,并伴消瘦、腹水等。2、然后再辨虚实:即辨虚实的属性,实邪多属瘀、痰、寒、湿、热等。虚者以气虚、肾虚多见。3、癥瘕的治疗大法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然而癥瘕病机复杂,常病势迁延,顽固不化。临床上宜根据患者寒热虚实属性之不同,结合体质及病程长短而酌用攻补,以期达到阴阳平和之目的。4、相对应的治法请见下图5、其他中成药的治疗方法(1)桂枝茯苓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血瘀证兼有痰湿者。(2)宫瘤消胶囊每次3~4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血瘀证。(3)大黄虫丸每次1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血瘀证。(4)丹鳖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证。(5)化瘀散结灌肠液每次1瓶,每日1次。适用于血瘀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ibw.com/kjscyf/1395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