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316/4790119.html 地机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按摩地机穴治疗腰痛、月经不调、痛经、腹痛腹胀、遗精、乳腺炎等作用。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地机穴位位置图、准确位置、按摩手法及作用。 地机穴,中医针灸穴位之一,出自《针灸甲乙经》,足太阴脾经穴的第8个穴位。该穴在人体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主要治疗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痢疾,月经不调,痛经,女子瘾瘕,水肿,小便不利,腰痛。 别名:脾舍,地箕。 1、地机。地,脾土也。机,机巧、巧妙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的脾土微粒随地部经水运化到人体各部,运化过程十分巧妙。本穴物质为漏谷穴传来的降地之雨,雨降地部后地部的脾土微粒亦随雨水的流行而运化人体各部,脾土物质的运行十分巧妙,故名。 2、脾舍。脾,土也。舍,来原也。脾舍名意指本穴为提供脾土物质的来源之处。本穴物质为漏谷穴传来的降地之雨,脾土物质随雨水的流行而输送人体各部,为人体营养物质的重要来原之处,故名脾舍。 3、地箕。地,脾土也。箕,挑土的工具。地箕名意指脾土物质通过本穴而运化。理同地机名解。 4、足太阴郄穴。郄,孔隙也。本穴为脾土物质的主要运化之处,脾土物质的运化是通过地部水液而运行的,脾土物质的运行量不大,如从细小的孔隙中通过一般,故为足太阴郄穴。 地机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1、缓解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阴道炎、遗精、精液缺乏、小便不利等; 2、缓解治疗腰痛、腰痛胃痉挛、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水肿等; 3、缓解治疗乳腺炎、下肢痿痹等。 食指指腹点按地机穴周围,寻找最敏感点,用拇指的指腹由轻及重地按压敏感点,以能忍受为度。坚持按压1分钟,每天进行1~2次。 健脾渗湿,调经止带 配肾俞穴、中极穴、三阴交穴,有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痛经;配隐白穴治崩漏;配血海穴,有调经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小腿部。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点按、揉法、指推法。 穴义:脾土物质在此随经水运化人体各部。 特异性:足太阴经之郄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中的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经水循脾经流向阴陵泉穴,脾土微粒沉降于穴周。 功能作用:健脾渗湿,调经止带。 1、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阴道炎;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腰痛,遗精,精液缺乏; 3、其它:胃痉挛,乳腺炎,下肢痿痹。 临床用于胃炎,肠炎,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精液缺乏,乳腺炎,下肢痿痹的治疗。本穴为足太阴脾经之郄穴,在单穴应用方面,有报道单刺地机穴治疗急性乳腺炎取地机直刺1.5寸,留针20分钟,每日上、下午各针刺1次,治疗痛经;在地机穴埋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进针后令针感下行至内踝,留针10分钟,将针退至皮下,再沿脾经中线向下刺1寸左右,固定埋针24小时。如未愈加血海埋针,方向相反,手法相同。用此法治愈1例经期大量出血两年余的患者,随访未复发。 痛经 主穴:三阴交中极次髎地机 配穴:气滞血瘀者,配太冲、阳陵泉;寒邪凝滞者,配归来;腹胀者,配天枢。 方义: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通经而止痛;中极为任脉穴位,可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气;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地机乃脾经之郄穴,能疏调脾经经气而止痛。四穴合用,共奏行气活血,温经止痛之功。 崩漏 主穴:关元三阴交隐白公孙 配穴:血热者,配血海;湿热者,配阴陵泉;气郁者,配太冲;血瘀者,配地机。 方义:关元为任脉穴与冲脉、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清泻三经之湿、热、瘀等病邪,又可疏肝理气,邪除则脾可统血;隐白为脾经的井穴,是治疗崩漏的经验穴;公孙通冲脉,二穴配合可通调冲任,固摄经血。 月经后期 主穴:气海三阴交 配穴:寒实者,配子宫、天枢、地机;虚寒者,配命门、腰阳关、关元、归来。 方义:气海为任脉经穴,可益气温阳,调一身之阳气,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经之经气,从而和血调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ibw.com/kjscys/129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