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看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10787.html 据研究调查,原发性肝癌全球每年新发85.4万例,一半以上发生在中国。肝脏称为“哑巴”器官,没有痛觉神经,一旦癌变,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临床上,很多患者就诊时,已经步入了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 90后的夫妻小宇与小美,本是美好的年纪,却双双查出了肝癌。一开始,两人只是感到疲惫乏力,本以为是累着了,没在意。可渐渐小宇的眼睛、皮肤开始发黄,并且迅速消瘦。而小美经常食物不振,胃口不佳,医院进行检查,最终都确诊了肝癌。在二人入院治疗期间,对于肝癌有了进一步了解,才知道发病诱因。原来,这些来年,夫妻俩打工攒了钱,开了水果店。为了让生意更好,两人经常起早贪黑,十分辛苦,却也甘之如饴。虽然自己开水果店,但两人从不舍得多吃一点好水果。店里腐烂坏掉的水果,两个人也不舍得扔掉,就剜掉坏的,将剩下的吃掉。没想到,正是这样一个习惯害了他们。 01 这几种食物最易损害肝脏 第一种:过期的酸奶 霉变的酸奶,疙瘩等奶制品,可感染黄曲霉毒素,诱发肝癌、食管癌等多种癌症。 酸奶虽好,一旦过了保质期,最好直接扔掉,切莫舍不得。 第二种:变苦的坚果 坚果含有大量的油脂,一旦变苦,易感染黄曲霉毒素,尤其是花生、杏仁等。 黄曲霉毒素有明确致癌作用,主要作用于肝脏,诱发肝癌。 第三种:发霉的大米 有“霉味”的大米易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会严重损害肝脏,甚至诱发肝癌。这类大米最好直接扔掉,切莫“水洗”后继续食用。 02 保护肝脏,做到“两多两少” “两多” 一多:多欢笑 经常欢笑,有助于疏肝解郁,促进肝气抒发,保护肝脏健康。每天保持一份好心情,不给肝脏“添堵”,肝脏会慢慢变好。生气不要超过3分钟,气头上不盲目做决定。 二多:多喝山锦葵 缺硒会导致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使肝细胞的防御力受到破坏。补硒,说白了就是补充抑制肝病变的物质。硒元素含量丰富的食物有:瘦肉、菌菇类蔬菜、笋等。除了吃以外,还有一些富含硒的食材,我们可以泡水喝,像各种玉米须、毛尖茶、石斛、山锦葵等,坚持饮用,也能促进肝细胞生长、保护肝脏。其中山锦葵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硒元素,还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和植物甾醇等营养物质,晒干后泡水喝,有助修复受损肝细胞、抵御肝脏损伤。 “两少” 一少:少熬夜 熬夜就是熬肝血。一旦肝血不足,将会影响肝脏的正常生理机能,损害健康。此外,熬夜还会导致身体的内分泌紊乱,增加肝脏负担,影响肝脏的自我修复,导致肝脏早衰,增加肝病发生几率。所以,尽量减少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补肝血,更可促进肝脏健康。 二少:少油脂 吃太多油腻的食物会增加肝脏负担,容易导致脂肪肝,损害肝脏健康。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做好荤素搭配,对肝脏健康十分重要。 14种高发癌症的防治方法转给所有人 包括详细的高危人群、筛查建议和预防建议。 一、大肠癌 大肠癌高危人群: 1.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2.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3.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4.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5.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6.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7.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大肠癌筛查建议: 1.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任指标阳性应进行肠镜检查。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2.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一次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如FOBT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3.年龄大于20岁的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 4.45-75岁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每10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 5.粪便或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筛查,粪便标本的证据更为充分,但由于价格较为昂贵,限制了其应用。 大肠癌预防建议: 1.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2.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3.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 4.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二、乳腺癌 乳腺癌高危对象: 1.未育或≥35岁初产妇; 2.月经初潮≤12岁,或行经≥42年的妇女; 3.一级亲属在50岁前患乳腺癌者(一级亲属指父母、子女以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 4.两个以上一级或二级亲属在50岁以前思乳腺癌或卵巢癌者(二级亲属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 5.对侧乳腺癌史或经乳腺活检证实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者; 6.胸部放射治疗史(≥10年)者; (上述情况均为乳腺癌高危因素,伴2条及以上因素时应考虑为高危乳腺癌对象筛查建议) 乳腺癌筛查建议: 1.一般妇女 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月检查一次; 临床体检:20~29岁每3年1次,30岁以后每年1次; X线检查:35岁,摄基础乳腺片;隔年1次乳腺线检查(钼靶)40岁,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60岁以后可隔2~3年乳腺X线检查1次; 超声检查:30岁以后每年1次乳腺超声检查。 2.乳腺癌高危人群 鼓励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年做临床体检1次30岁以后建议乳腺核磁共振(MRI)检查。 乳腺癌预防建议: 1.健康生活方式,远离烟酒,合理营养保持健康体重,坚持锻炼; 2.适时生育,母乳喂养; 3.参加乳腺筛查,定期体检。 三、宫颈癌 宫颈癌高危人群: 1.有多个性伴侣者; 2.性生活过早者; 3.HPV感染者; 4.免疫功能低下者; 5.有宫颈病变史的女性。 宫颈癌筛查建议: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议进行筛查: 1.21~29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 2.30~65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或者高危型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5年1次; 3.筛查结束时间:65岁且既往多次检查均示阴性,则结束筛查若曾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史者,再持续筛查20年,筛查频率视病情定; 4.接受过子宫全切术的女性(无宫颈),且过去20年里未曾有CIN2、CIN3类型原位癌或癌症的女性,不需要检查; 5.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龄的建议(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 宫颈癌筛预防建议: 1.接种HPV疫苗; 2.不吸烟或戒烟; 3.安全与健康性行为; 4.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 5.增强体质。 四、肺癌 肺癌高危人群: 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 1.吸烟≥20年包(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2.被动吸烟者; 3.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4.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肺癌筛查建议: 1.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建议尽可能使用32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胴角尖端水平。基线CT扫描以后,根据病灶具体情况形态、大小、边界等特征,医院咨询具体下一步诊疗计划; 2.若检出肺内结节,根据结节不同特征磨玻璃、亚实性、实性结节及多发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低剂量螺旋CT复查; 3.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推荐将PET/CT作为人群肺癌筛查的方法。 肺癌预防建议: 1.不吸烟或戒烟; 2.对于有职业暴露危险的应做好防护措施; 3.注意避免室内空气污染,比如被动吸烟、明火燃煤取暧、接触油烟等; 4.大气严重污染时,避免外出和锻炼; 5.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 五、肝癌 肝癌高危人群: 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以下人群: 1.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者; 2.有肝癌家族史者; 3.血吸虫、酒精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4.药物性肝损患者。 肝癌筛查建议: 1.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 2.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一次。 肝癌预防建议: 1.接种乙肝疫苗; 2.慢性肝炎患者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控制肝炎病毒的复制; 3.戒酒或减少饮酒; 4.清淡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 5.避免发霉食物的摄入。 六、胃癌 胃癌高危人群: 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对象: 1.60岁以上人群; 2.中重度萎缩性胃炎; 3.慢性胃溃疡; 4.胃息肉; 5.胃黏膜巨大皱褶征; 6.良性疾病术后残胃(术后10年); 7.胃癌术后残胃(术后6~12月); 8.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9.明确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10.恶性贫血者。 胃癌筛查建议: 年龄40岁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作胃镜检查。 胃癌预防建议: 1.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暴饮暴食; 2.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3.减少食用生冷、辛辣、过热、过硬的食物及熏制、腌制等高盐食物; 4.戒烟; 5.少喝或不喝烈性酒; 6.放松心情,合理减压。 七、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高危人群: 1.年龄50岁的男性; 2.年龄45岁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 3.年龄40岁且基线PSA1g/L的男性。 (具有以上前列腺癌高危因素的男性,需提高警惕,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对异常结果进行合理随访。) 前列腺癌筛查建议: 1.建议对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的男性开展基于PSA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且在筛查前应详细说明前列腺癌筛查的风险和获益; 2.血清PSA检测每2年进行1次,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PSA检测的终止时间; 3.对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展基于血清PSA检测的筛查; 4.不建议针对40岁以下男性进行人群筛查。 前列腺癌预防建议: 1.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2.减少高动物脂肪的食物摄入,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3.避免过于辛辣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造成前列腺的过度充血; 4.日常生活中多饮水,勤解尿,避免憋尿、久坐不动; 5.建议适度体育运动。 八、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高危人群: 1.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线尘埃接触史者; 2.由于其它疾病,头颈部进行过放疗的患者; 3.有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及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CowdentCarney综合征、WernerG综合征和综合征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有血缘关系); 4.甲状腺结节1cm,且结节生长迅速半年内增长到1cm以上; 5.甲状腺结节1cm,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声困难、伴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并可排除声带病变(炎症、息肉等); 6.甲状腺结节1cm,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7.降钙素高于正常范围者。 凡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甲状腺癌对象 甲状腺癌筛查建议: 1.甲状腺筛查要同时进行功能检查和形态检查。 2.一般人群:目前没有用于甲状腺癌早期检测或常规筛查的标准试验。临床颈部体检:20-29岁每2~3年1次,30岁以后每年1次。颈部超声检查:30岁后每年1次(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 3.甲状腺癌高危人群:颈部超声(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检查,每年一次。 4.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一次颈部超声检查。 甲状腺癌预防建议: 1.避免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史; 2.健康生活,合理饮食,增加运动; 3.合理疏导情绪不良。 九、淋巴瘤 淋巴瘤高危人群: 1.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者; 2.感染及慢性炎症患者; 3.免疫功能低下,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史者。 淋巴瘤筛查建议: 淋巴瘤临床体检项目包括: ①外科体检:浅表淋巴结和肝脏脾脏触诊; ②B超检查:浅表淋巴结、肝脏脾脏和腹腔淋巴结 ③血常规。 1.一般人群:临床体检,每2~3年1次。 2.高危人群:临床体检,每年1次。 淋巴瘤预防建议: 1.避免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 2.健康生活,加强运动等体育锻炼; 3.积极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炎症; 4.合理疏导情绪不良。 十、食管癌 食管癌高危人群: 年龄40岁,并符合下列任一项危险因素者: 1.来自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我国食管癌最密集区域位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侧,尤以磁县为著,在秦岭、大别山、川北、闽粤、苏北、新疆等地也有相对集中的高发区); 2.有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反酸、进食不适等症状; 3.有食管癌家族史; 4.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5.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食管癌筛查建议: 食管癌高危人群 普通内镜检查,每2年一次; 内镜检查病理提示轻度异型增生,每年1次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病理提示中度异型增生,每半年1次内镜检查。 食管癌预防建议: 1.不吸烟或戒烟; 2.少量饮酒或不饮酒; 3.合理饮食,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 4.增强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十一、皮肤癌 皮肤癌高危人群: 具备下述高危因素者,均系皮肤癌高危对象; 1.经常暴晒与紫外线照射; 2.长期接触化学性物质,如沥青、焦油衍化物; 3.患有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疤痕、瘘管、盘状红斑狼疮、放射性皮炎等; 4.曾患有皮肤癌; 5.持续增大或近期生长明显的胎记; 6.足底、掌心等易接触摩擦部位长痣。 皮肤癌筛查建议: 临床体检,每年一次。 有高危因素者,由专业的医生进行皮肤检查,包括痣、胎记或其他色素异常区域,记录颜色、大小、形状或质地的变化,必要时进行活检。 皮肤癌预防建议: 1.定期皮肤自查(以尺比对,拍照备用); 2.户外做好物理或化学防晒,避免暴晒; 3.足趾或皮肤色斑勿自行反复修剪或弄破; 4.合理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十二、胰腺癌 胰腺癌高危人群: 40岁以上,伴有下述任意1项者(第6项因素会增加胰腺癌风险,但一般不做筛查): 1.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 2.有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史; 3.无明显诱因的中上腹饱胀不适、腹痛,出现食欲不振、乏力、腹泻、消瘦或腰背部酸痛等症状; 4.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者,尤其合并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主胰管型粘液乳头状瘤、粘液性囊性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有血清CA19-9升高者; 5.无家族遗传史的新近突发糖尿病患者; 6.有幽门螺杆菌(HP)阳性、口腔牙周炎史者。 胰腺癌筛查建议: 1.上述对象以CA19-9等肿瘤标志物的血检结果结合腹部CT、MRI进行筛查,B超也能提供相应的帮助; 2.上述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变者每年一次CT或MR检查。 胰腺癌预防建议: 1.戒烟、控酒; 2.提倡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饮食; 3.多食禽类、鱼虾类食物,提倡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如青菜、白菜、萝卜、西兰花等; 4.提倡户外有氧活动; 5.为防止良性病变恶化,有胰管结石、导管内粘液乳头状瘤和囊性腺瘤或其他胰腺良性病变患者应及时就医。 十三、胆囊癌 胆囊癌高危人群: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结石越大风险越高); 2.长有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特别是单发、宽蒂息肉)者; 3.瓷化胆囊或胆囊萎缩者; 4.胆胰管汇合异常或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 5.胆囊腺肌症患者; 6.慢性伤寒感染人群; 7.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人群; 8.炎症性肠病人群; 9.合并糖尿病人群。 胆囊癌筛查建议: 1.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行血清CEA、CA和肝胆B超检查; 2.一般人群:建议每年行血清CEA、CA和肝胆B超检查,尤其是女性。 胆囊癌预防建议 1.超过1厘米的胆囊息肉、超过1厘米的胆囊腺肌病患者,建议限期行胆囊切除术;有症状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萎缩、瓷化胆囊以及小于1厘米的胆囊腺肌症病患者,建议尽早行胆囊切除术。 2.按照筛查建议进行定期体检。 十四、脑部肿瘤 脑部肿瘤高危人群: 脑部肿瘤的十大早期信号: 1.头痛常常清晨发作,较剧烈,起床轻度活动后逐渐缓解或消失; 2.喷射状呕吐; 3.视力模糊,视觉障碍; 4.精神异常常常有兴奋、躁动、忧郁、压抑、遗忘、虚构等表现; 5.单侧肢体感觉异常痛觉、温觉、震动觉减退或消失; 6.幻嗅; 7.偏瘫或踉跄、醉酒步态; 8.耳鸣、耳聋多在打电话时,一耳听到,另一耳听不到; 9.巨人症; 10.幼儿发育停止。 脑部肿瘤筛查建议: 重视脑部肿瘤的十大早期信号,需要到神经科或相关科室(眼科,耳鼻咽喉科,神经外科等)进一步检查。 脑部肿瘤预防建议: 1.健康生活,避免熬夜; 2.增加户外锻炼和运动,保持合理体重; 3.合理饮食。 癌症关键是早查早治!对照14种男女常见癌症高危人群和筛查建议,才能更好做好癌症的预防! 内容来源:寻药问医、健康时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ibw.com/kjscyy/1577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