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你们都做了什么? 我经常感慨,人类真的需要一些好的内容来丰富精神世界。 今天想推荐的是几部超赞的《纪录片》。 它们是影像化的历史书,是缩略但精彩的人生。 01 《Woman》 豆瓣评分:9.2 纪录片《Woman》是《人类启示录》导演的最新力作,用同样方式走访50个国家,纪录名女性对自己的评价,构成了一幅巨大且撼动心灵的女性“自画像”。 她们直面镜头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我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哥哥考上高中,我就要放弃学业了; 男人通常认为自己是有权的一方…… 她们是陌生的女性个体,也是我们自己。 有说:看的时候第一次强烈感觉到,女性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因为她们的经历中藏着我们的影子。 还有人记下了影片结束的那一幕: 导演从后面走上前来,所有人鼓掌,接着有人站起来,最后所有人都站起来。 我环顾一圈,甚至有很多年纪大的阿姨哭得不成样子,那一刻,“成为女人”的认同感让我哭了出来。 看的时候是别人的故事,最后发现女人都是同一个女人。 推荐女孩们都去看。 当你在某一个人生阶段受挫的时候,当你面临容貌焦虑、职场歧视、家庭暴力、经济独立、生育问题、月经及性需求等等问题的时候,不要害怕。 有些路前人已经走过了,你不会孤身一人。 02 《生门》 豆瓣评分:9.4 生育这件事,到底意味着什么? 有的妈妈产后大出血,失血量高达毫升,相当于将全身血液换了4遍。 心脏也先后停止跳动2次,她为这个孩子死过两次。 这是生猛的镜头语言所直面的,生命诞生的现场。 有的产妇因为生过两个孩子,子宫壁很薄,稍有磕碰,可能孩子就会破宫,掉在她的腹腔里。 很危险,但为了给老公“传宗接代”,坚持要生。 她说,没办法谁让我生的是女儿呢?不生儿子,在家里就什么都不是。 这是生育背后,中国社会对繁衍的“渴望”,重男轻女的现实。 还有人说: 21岁,离当妈妈还有一段距离,刚看完第二集。 双胞胎的父母因为穷,实在承受不了高昂的费用,众人好心提议把孩子们送人,孩子的父亲流泪,从头到尾没人问妈妈愿不愿意,产妇眼神空得让人心碎。 这个片子不仅仅提升我对母亲这个角色的敬畏感,还让我对现实的残酷感到恐惧。 这是小小的产房内折射出的,社会、家庭以及人性各个方面的问题。 导演陈为军总结得好: 医院的妇产科就是一个高度浓缩了的滚滚红尘。 在这里,集结了穷与富的对比、生与死的挣扎、舍与得的纠结、老与少的代沟。 03 《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 豆瓣评分:9.3 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89岁姜溪烈和比她大9岁的老爷爷赵炳万夫妇的故事。 他们穿着干净明亮的情侣衣,牵着手,一起走路,走了75年。 奶奶会痴痴地听爷爷唱歌。 爷爷会把奶奶当成小公主,会摘一束野花,别在奶奶耳畔。 奶奶说:听说吃初雪,耳朵会听得更清楚。 爷爷吃了几口说道:我能听到山那边的声音了。 相爱一生,直到将他们分开。 他娶她那一天,大雪纷飞,那一年她14岁,他23岁。 她送他归山的时候,她89岁,他98岁,也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 奶奶说,你在白雪皑皑的日子里迎娶我,我在白雪皑皑的日子里送别你,我这一生从未感到孤独,直到你离去。 奶奶一人在世上,常常独自念叨,如果能一起走的话,该有多好。 有网友评价: 自认为泪点还算高,这部却是我活了二十多年头一次从头哭到尾的片子。 看完真的相信爱情了,也开始害怕一个人孤独终老了。 04 《戴安娜·弗里兰:眼睛要旅行》 豆瓣评分:8.6 唯一评分不到9分也想推荐的人物传记类纪录片。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戴安娜·弗里兰。 我妈妈从小对我的评价是,我的女儿太漂亮了,太好看了。 而她的妈妈截然相反,她对她的评价是丑。 一个不被称赞、也确实不够美丽的小孩,却建立起了时尚行业新的美学观,给这个看脸的时代当头一击。 她用23年的时间奠定了《HarpersBAZAAR》的风格,后又被《Vogue》聘用。 用行业内的评价是,她的精力好像一直很旺盛,一周工作7日,创意源源不断。 关于美貌,她说:生活就是欺骗。一个女人只有完全打扮好,化好妆用过这些欺骗的手段之后,光环才会出现在她的头上。 关于丑陋,她说:把你的缺点变成优点吧。如果你很高,那就穿上高跟鞋;如果你有个长脖子,那就引以为傲吧,不要去弯腰驼背;如果你有一个长鼻子,让它成为你的标志。 她的标志性语录就是:Styleiseverything. 有采访问她:你觉得男女平等了吗? 她答:我不明白你问这个的意思,难道女性一直以来,有什么变化吗? 于她而言,平等抑或不平等,她的世界里面,不需用这个词来界定位置。 05 《人生七年》 豆瓣评分:9.6 你可以想象吗,《人生七年》这套系列纪录片已经拍了57年了。 一部用生命来拍生命的片子,用最直接和最真实的视角,展现了关于阶级和人生的残酷真相。 导演选择了英国不同阶层的14个7岁小孩,有的来自上层社会,有的在孤儿院长大,每隔7年去回访,倾听他们的想法,观察他们的人生变化。 看第一期的时候,你会因阶级固化感到唏嘘,富人恒富,穷人恒穷。 但在最新的一期,他们63岁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个受访者的心态都在趋于平和。 有的人稀里糊涂过了半辈子,到了60岁时才搞清楚自己是谁; 有人说,虽然出身会决定一个人的大部分,但是后天的每一段经历,都会影响人生的走向; 还有人感慨,虽然获得了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但是总会为自己没有好好陪伴家人而后悔。 比记录他人生活更重要的是:唤起我们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观看他们的七岁、十四岁、二十一岁、二十八岁、三十五岁……六十三岁,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我们难解的问题以及不同选择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生七年》算是一本宝贵的“人生说明书”。 06 《河西走廊》 豆瓣评分:9.7 央视神作,豆瓣评分9.7,每集45分钟,总共有10集。 评论区整齐划一赞。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 这部纪录片非常有沉浸感地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多角度,讲述了从汉代开始直至今天,两来的故事。 既有的唯美,又有古装剧的精致; 既有纪录片的严谨,又有历史片的重量和爱国主义情怀。 历史课本上,“张骞出使西域”短短六个字,轻描淡写。 看过这部纪录片之后,你却可以感受到,这六个字沉甸甸的力量。 戈壁坚硬,黄沙漫漫,他独自一人面对匈奴,“斗争”了13年。 当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了的时候,他带回来无数西域的情报、地图甚至从未见过的植物种子,以及他坚守的梦想。 饱经沧桑地回到汉武帝面前说,我回来了,幸不辱命。 对于我们国人来说,“河西走廊”已经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它意味着一段历史,一种使命。 中国能延续上千年的文明,或许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人不断涌现吧。 07 《地球脉动》 豆瓣评分:9.7 看了不会后悔,不看会后悔的纪录片。 BBC出品,超级美。 摄制组走过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赤道到寒带、从南极到北极、从高峰到深海,拍到了许多地球上曾不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