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出血和鼻子的解剖结构有关,鼻中隔两侧的黏膜上有很多血管,特别是前下方有4条大血管的分支在此交织,形成“易出血区”,孩子的鼻黏膜娇嫩,血管丰富且浅表,容易损伤导致出血,在医学上称为鼻衄。

儿童鼻出血多发生于4~10岁,并且90%以上的鼻出血多发生在鼻中隔前下方。鼻中隔前下方有一个由动脉和静脉血管构成的血管网,这里的粘膜薄,静脉没有瓣膜,医学上称为鼻腔易出血区。由于位置靠前,当受到外力冲击时,很容易出血。

那么孩子流鼻血时该如何护理?孩子经常流鼻血可以怎么调理?

流鼻血时的处理方法:

1、保持正确姿势。

头部应该保持正常直立或稍向前倾的姿势,使已流出的血液向鼻孔外排出,以免留在鼻腔内干扰到呼吸。

2、压迫止血。

儿童最常见流鼻血的位置是在鼻孔内侧约1、2公分处的鼻中膈黏膜上,因为靠近前鼻孔,所以鼻出血时可先行使用局部压迫止血,其方法是:用手指由鼻子外面压迫出血侧的鼻前部(软鼻子处),以手夹鼻子的做法,直接压迫约5-10分钟。

3、冰敷。

可直接将冰冻过的毛巾或冰袋敷在鼻根及鼻头(即整个鼻子)上面。如果局部压迫、冰敷超过了10分钟后仍未止血,则可能代表着严重的出血,或有其他问题存在,医院就诊。

特别注意:

●出血时切勿让患儿头部用力后仰,以免鼻血倒流入口。

●出血时不要用热水洗脸。

●止血后用冷水清洗鼻腔。

●流入口腔的血液,嘱咐患儿尽快吐出,不要吞咽。

●如果出血量大,并出现休克症状,立刻送医治疗。

做好日常保健,预防鼻出血:

1、避免鼻部外伤,如揉搓鼻子或挖鼻孔、碰撞等,天气干燥时在室内可用加湿器,多喝水。

2、少吃煎炸、辛辣、油腻食物,多吃含维生素C、E的蔬菜、水果。

3、调理身体,减少呼吸道及鼻过敏感染。

4、及时治疗引起儿童鼻出血的原发性疾病。

出血病因:

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局部病因和全身病因两类。

1、鼻部局部病因:

1)外伤:鼻骨、鼻中隔或鼻窦骨折及鼻窦气压骤变等损伤局部血管或粘膜,鼻或鼻窦手术经鼻插管等损伤血管或粘膜未及时发现或未妥善处理,挖鼻、剧烈喷嚏、鼻腔异物等损伤粘膜血管。颅前窝及颅中窝颅底骨折、额部颅底骨折可导致严重鼻出血。

2)炎症:各种鼻腔、鼻窦的非特异性(如急性鼻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炎症或特异性感染(如结核、麻风、梅毒等)均可因粘膜病变损伤血管而出血。前者为鼻出血常见原因。

3)肿瘤:鼻腔、鼻窦及鼻咽恶性肿瘤溃烂出血经鼻流出。早期表现为鼻涕带血、回缩血涕或反复少量出血,晚期破坏大血管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血管性良性肿瘤如鼻腔血管瘤或鼻咽纤维管瘤出血一般较剧。

4)其他:鼻中隔疾病,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糜烂、溃疡或穿孔是出血的常见原因。鼻腔异物,常见于儿童,多为一侧鼻腔出血或血涕。

2、全身病因:凡可引起动脉压或静脉压增高、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张力改变的全身性病均可导致鼻出血。

1)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流感、出血热、麻疹、疟疾、鼻白喉、伤寒和传染性肝炎等。

2)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血管硬化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出血多因动脉压升高所致。

3)血液病:凝血机制异常的疾病,如血友病、纤维蛋白形成障碍、异常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结缔组织病和大量应用抗凝药物等。血小板量或质异常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出血是因为毛细血管受损和血液成分改变所致。常伴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鼻腔出血为双侧性、持续性渗血,并可反复发生。

4)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P或钙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P缺乏会增加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维生素K与凝血酶原形成有关;钙为凝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5)肝、肾等慢性疾病:肝功能损害常致凝血障碍,尿毒症易导致小血管损伤。

6)中毒:磷、汞、砷、苯等化学物质可破坏造血系统,长期服用水杨梅类药物可致血内凝血酶原减少。

7)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常有家族史。

8)内分泌失调:常见于女性,青春发育期的月经可发生鼻出血和先兆性鼻出血,绝经期或妊娠的最后3个月亦可发生鼻出血。可能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

9)其他:如飞行、登山、潜水时受气压迅速变化,也可致鼻出血。

文章转自MY赵美丽-孩儿妈的幸福生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之天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研究中心治疗要多少钱
哪里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ibw.com/kjscby/101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