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好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a_7628437.html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专业综合-女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主要考察细菌、真菌、滴虫这三种阴道炎症的临床表现、鉴别及相应的治疗;同时考生也应当对女性生殖道防御机制有一定的了解。 一、生殖道防御机制 (一)解剖学机制 1.大阴唇自然合拢,关闭阴道外口; 2.阴道前后壁紧贴; 3.宫颈内口自然关闭; 4.宫颈阴道部上皮为鳞状上皮; 5.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 6.输卵管纤毛向宫腔方向摆动,输卵管蠕动; (二)阴道的生态平衡 1.阴道自净作用★:生理情况下雌激素使得阴道上皮增生变厚并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阴道上皮细胞分解糖原为单糖,阴道乳杆菌将单糖转化为乳酸,维持阴道内正常酸性环境,抑制其他病原体生长; 2.阴道乳杆菌产过氧化氢和其他抗微生物因子可抑制或杀灭其他细菌; (三)生殖道免疫系统 二、细菌性阴道病 (一)病因:阴道内菌群失调,阴道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和厌氧菌大量繁殖; (二)临床表现 1.外阴可有轻度瘙痒或烧灼感; 2.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 3.阴道检查见阴道黏膜无充血的炎症表现; 4.分泌物特点为灰白色均一稀薄,黏附于阴道壁,黏度低,易从阴道壁拭去; (三)诊断 1.灰白色均一稀薄,黏附于阴道壁的分泌物; 2.线索细胞阳性★:线索细胞是阴道脱落的表层细胞与细胞边缘贴附的颗粒状物(各种厌氧菌,尤其是加德纳菌),细胞边缘不清; 3.阴道分泌物pH4.5; 4.胺臭味实验阳性: 注:以上4条至少有3条可诊断细菌性阴道病。 5.革兰染色; (四)鉴别诊断:见后 (五)治疗 1.口服药物:甲硝唑mgb.i.d.连服7d,或克林霉素mgb.i.d.连服7d; 2.局部药物:甲硝唑栓剂qn连用7d,或2%克林霉素软膏局部用药,5gqn,连用7d; 3.性伴侣的治疗:无需常规治疗; 4.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同全身用药; 三、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 (一)病因: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白假丝酵母菌是条件致病菌,当全身或局部抵抗能力下降时才会大量繁殖出现症状;诱因有: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应用免疫抑制剂、局部温度或湿度增加等; (二)传播途径 1.主要是内源性传染; 2.少数经过性交直接传染; 3.极少通过接触污染的衣物间接传染; (三)临床表现 1.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尿痛; 2.阴道分泌物增多,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状;★ 3.妇科检查见外阴红斑、水肿、常有抓痕,阴道黏膜附有白色块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色黏膜面;★ 4.分类 单纯性VVC 复杂性VVC 发生频率 散发或非经常发作 复发 临床表现 轻中度 重度 真菌种类 白假丝酵母菌 非白假丝酵母菌 宿主情况 免疫功能正常 免疫功能低下 (四)诊断:症状+体征+阴道分泌物检查找到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 (五)治疗 1.消除诱因 2.单纯性VVC的治疗 (1)局部用药:抗真菌药物栓剂治疗; (2)全身用药:不能耐受局部用药或未婚妇女,可用氟康唑mg顿服; 3.复杂性VVC (1)严重VVC:无论是局部用药还是全身用药都应延长时间; (2)复发性VVC:初始治疗应延长,再给与6个月的巩固治疗; (3)妊娠合并VVC:应局部治疗,禁用口服唑类药物; 4.性伴侣的治疗:无需常规治疗; 5.治愈标准:随访两个月为阴性即治愈; 四、滴虫性阴道炎 (一)病因: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阴道炎症; (二)传播途径: 1.经性交直接传播; 2.间接传播; (三)临床表现 1.外阴瘙痒,可有灼热、疼痛或性交痛; 2.阴道分泌物增多,有臭味; 3.阴道检查见阴道黏膜充血,严重者可有散在出血点、宫颈出血点呈“草莓样“宫颈,后穹窿有灰黄、黄白色稀薄液体或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呈泡沫状; 4.分泌物检查见呈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状分泌物,镜下可找到滴虫;★ (四)诊断:症状+体征+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 (五)治疗 1.全身治疗:甲硝唑或替硝唑2g顿服; 2.性伴侣的治疗:性伴侣应一同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交; 常见阴道炎的比较 细菌性阴道病 VVC 滴虫性阴道炎 症状 分泌物增多轻度瘙痒 严重瘙痒烧灼感 分泌物增多轻度瘙痒 分泌物特点★ 白色匀质腥臭味 白色豆腐渣样 稀薄脓性泡沫样 阴道黏膜 无异常 水肿红斑 散在出血点 阴道pH 4.5 4.5 5 胺试验 阳性 阳性 阴性 镜下★ 线索细胞 芽生孢子假菌丝 滴虫大量白细胞 治疗 甲硝唑 抗真菌药物 甲硝唑 五、萎缩性阴道炎 (一)病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黏膜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减少,阴道内pH升高(5.0~7.0),乳杆菌不再是优势菌,局部抵抗力,其他致病菌过渡繁殖导致的炎症; (二)临床表现: 1.外阴灼热不适、瘙痒,可有性交痛; 2.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淡黄色,严重感染呈脓血色白带; 3.阴道检查见阴道萎缩性改变,上皮皱襞消失,萎缩,菲薄; 4.阴道黏膜充血,有散在出血斑或出血点,有时可形成溃疡,溃疡与对侧粘连,严重时可导致狭窄甚至闭锁,炎症分泌物引流不畅形成阴道或宫腔积脓; (三)诊断 1.绝经/卵巢手术史/盆腔放射治疗史/药物闭经史+临床表现并排除其他疾病; 2鉴别诊断:滴虫性阴道炎、VVC、子宫恶性肿瘤、阴道癌等; (四)治疗 1.原则:抑制细菌生长,补充雌激素,增强阴道抵抗力; 2.抑制细菌生长:局部应用甲硝唑mg; 3.增加引导抵抗力:可局部或全身应用雌激素; 六、子宫颈炎 (一)病因: 1.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 2.内源性病原体:与细菌性阴道病病原类似、生殖支原体等; 3.病理:病原体一般侵犯宫颈管的柱状上皮; (二)临床表现: 1.外阴灼热不适、瘙痒; 2.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 3.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 4.妇科检查见宫颈出血、水肿、黏膜外翻,有脓性分泌物附着在宫颈或从宫颈管流出,宫颈管黏膜质脆,容易诱发出血; (三)诊断 1.两个特征性体征之一或同时具备☆: (1)于宫颈管或宫颈棉拭子标本上肉眼可见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 (2)用棉拭子擦拭宫颈时,容易诱发宫颈管内出血; 2.白细胞检测:分泌物白细胞增多; 3.病原体检测; (四)治疗 1.未知病原体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单纯急性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大剂量、单次给予三代头孢菌素; 3.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宫颈炎: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 4.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同时治疗细菌性阴道病; 七、盆腔炎 (一)发病诱因 1.年龄:年轻妇女; 2.性活动:性活跃期妇女; 3.下生殖道感染; 4.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5.性卫生不良; 6.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7.盆腔炎症再次急性发作; (二)病理(注意与产褥感染的病理形式进行区别与联系) 1.急性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 2.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囊肿; 3.急性盆腔腹膜炎; 4.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5.败血症及脓毒血症; 6.肝周围炎; (三)临床表现 1.症状: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加; 2.体征: (1)可有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叩诊鼓音明显,肠鸣音减弱或者消失; (2)盆腔检查:阴道脓臭分泌物、宫颈充血水肿、宫颈口可有脓性分泌物流出; (3)后穹窿触痛明显、宫颈举痛、宫体增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压痛明显; (四)诊断 1.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可诊断 2.鉴别诊断:急性阑尾炎、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 (五)治疗 1.门诊治疗:喹诺酮、头孢菌素,可同时服用甲硝唑; 2.住院治疗 (1)支持疗法; (2)抗生素治疗:二三代头孢、克林霉素+氨基糖苷、喹诺酮+甲硝唑、青霉素+四环素等; (3)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脓肿持续存在、脓肿破裂的患者; 3.中药治疗 附:盆腔炎性疾病诊断标准 最低标准 宫颈举痛或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 附加标准 体温38.3摄氏度(口表) 宫颈或阴道异常黏液脓性分泌物 阴道分泌物生理盐水涂片见大量白细胞 ESR升高 CRP升高 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 特异标准 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正式子宫内膜炎 超声、MRI或腹腔镜证实盆腔炎性疾病征象 点击最下面的「阅读原文」,还能下载包含十年真题的掌上题库App。最近更新了版,老用户可以免费升级至专业版。 执考助手「每天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