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8/5469129.html 论坛导读: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急危重病,也是全球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脑卒中的预后不仅与原发损伤有关,并与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继发性脑损伤相关,降低原发损伤和防治继发损伤是脑卒中救治的核心,这一核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情的严密监测。按照病理变化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尽管出血性卒中仅占脑卒中的20%~30%,但死亡率和致残率却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ICH)占所有卒中的10%~15%(30%),是引起卒中相关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发生脑出血后,再出血、水肿导致继发性损伤和使得预后进一步恶化。因此,脑出血预防的目的不仅是预防再出血,还需预防水肿所致的继发性损伤。《脑卒中病情监测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为脑卒中病情的监测提出了共识推荐意见,旨在为脑卒中病情监测及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1.基础生命体征 脑出血(ICH)患者应连续进行体温监测,建议采用更加接近脑温的核心体温(膀胱、直肠等)监测(C级证据,Ⅱa类推荐)。亚低温(34~35℃)治疗脑出血的获益证据尚不足(C级证据,Ⅱb类推荐)。 ICH患者需行血氧管控,必要时尽早建立人工气道(或)机械通气,管控目标为血氧饱和度(SpO2)≥94%,血氧分压(PO2)≥75mmHg(B级证据,Ⅰ类推荐)。但对于SpO2正常的脑卒中患者,氧疗并不能明显改善预后(A级证据,Ⅱa类推荐)。 ICH患者须行血压控制(A级证据,Ⅰ类推荐),控制SBP≤mmHg可使患者获益(A级证据,Ⅰ类推荐)。降压药物应选择对颅内压影响较小的药物。 2.重要实验室指标监测 脑卒中重症患者需要进行包括循环、呼吸、凝血、泌尿等涉及到心、肺、肝、肾等器官的功能状态的全面管理。 脑卒中患者血钠管控目标为~mmol/L(C级证据,Ⅰ类推荐),每日血钠控制在8~10mmol/L以内波动,以减少渗透性脑病的发生(C级证据,Ⅰ类推荐)。 脑卒中患者血糖管控目标为7.8~10.0mmol/L(B级证据,Ⅰ类推荐)。急性期降血糖药物可选择短效胰岛素静脉持续泵注,每2~4小时测定血糖一次,以免发生低血糖(A级证据,Ⅰ类推荐)。 3.神经影像学检查 脑出血急性期应定期复查CT或MRI,利于及时发现血肿扩大、脑水肿、脑积水等病情变化(B级证据,Ⅰ类推荐)。 CT平扫所见的“混合征”“黑洞征”“岛征”等、CT增强扫描所见“点征”“鸟嘴征”是血肿扩大预测因子(B级证据,Ⅱa类推荐)。 4.颅内压及脑灌注压(CPP)监测 当ICH患者GCS≤8分,且患者症状、体征、CT结果等提示颅内压增高的证据时建议行有创颅内压监测(C级证据,Ⅱa类推荐)。 有创颅内压监测优先顺序为脑室内、脑实质、硬膜下、硬膜外,脑出血选择同侧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更为准确(C级证据,Ⅱb级推荐)。 ICH患者颅内压持续高于20mmHg时建议进行干预(B级证据,Ⅱb级推荐)。有颅内压监测的患者,将CPP控制在50~70mmHg是合理的(C级证据,Ⅱb类推荐)。 5.神经电生理监测 对脑卒中患者应用脑电图(EEG)监测,有助判断意识昏迷程度和非惊厥性的癫痫活动,并用于脑功能损伤的评价(B级证据,Ⅱa类推荐)。 可行诱发电位监测以了解各感觉传导通路和脑干功能状态,帮助动态评价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C级证据,Ⅱb类推荐)。 6.脑组织氧监测 脑组织氧分压(PbtO2)为局部脑组织氧水平指标,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为全脑氧合的指标,PbtO2和SjvO2可提供互补信息,较全面反映脑的氧供需关系(C级证据,Ⅱb类推荐)。 建议与颅内压/CPP等其他监测方式结合使用,可获得更准确的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B级证据,Ⅱa类推荐)。 7.无创脑水肿监护仪监测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可为患者提供一种无创、床旁、动态的颅脑病情监测,对血肿扩大和溶/取栓后出血转化具有较好的预警价值,但尚需进一步的研究(B级证据,Ⅱb类推荐)。 8.经颅超声监测 经颅超声可实时提供一定的颅脑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信息,其动态变化可为卒中患者病情评估提供依据(B级证据,Ⅱa类推荐)。 视神经鞘直径(ONSD)对颅内高压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当ONSD5mm提示颅内压可能20mmHg,建议使用纵、横方向的ONSD平均值(B级证据,Ⅱb类推荐)。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上海卒中学会,重庆市卒中学会.脑卒中病情监测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05):-. 医学影像磁敏感加权技术(SWI)临床如何选用?病例分享 Dyke-Davidoff-Masson综合征(DDMS)王共强:警惕“鼾声四起”背后暗藏杀机心理漫谈 癔症:不是“子宫在游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