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但严重影响产妇的健康,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研究的进展,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产后出血仍然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降低产后出血相关的孕产妇死亡率,需要早期识别高危因素,加强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快速准确地诊断,及时有效地治疗和抢救。 重要观点 1、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提供准确及时的评估与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2、了解产后出血的原因,掌握临床止血措施,为产后出血救治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3、重视产后出血的液体复苏治疗,可有效促进产妇机体内环境、代偿机制的改善,降低休克并发症的几率,改善预后。 定义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ml,严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内出血量≥ml。难产性产后出血是指经宫缩剂、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有效止血,需要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特点 ◆突发、大量、急剧。 ◆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需要迅速应对。 ◆输血制品需果断、及时。 ◆对DIC、难治性产后出血需多学科支持。 ◆常对出血量估计不足。 产后出血量评估方法 产科出血量评估是产后救治的关键,也是止血方法选择的基准,对容量复苏及血液输入具有指导意义。常用的产后出血量评估方法有: ◆目测法。 ◆称重法或容积法。 ◆面积法。 ◆休克指数法。 ◆比色法。 ◆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和个体精神状态。 严重产后出血的抢救原则 产后出血的止血措施 1、产后出血——出血原因的处理 (1)处理宫缩乏力 ◆子宫按摩 ◆使用宫缩剂 ◆宫腔填塞 ◆子宫动脉结扎 ◆多样化缝合方法B-Lynch子宫缝合等 ◆子宫动脉栓塞 ◆切除子宫 (2)软产道裂伤出血的处理 ◆缝合技术 ◆早发现、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裂伤可有效止血 ◆子宫内翻:还纳 ◆子宫破裂:立即手术 (3)胎盘因素出血的处理 (4)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 通过对临产妇血浆凝血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临产妇的凝血功能状态。对于具有凝血功能障碍产妇,需要尽快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 2、产后出血——液体复苏 (1)复苏液体的选择 ①晶体液 ②胶体液 ③血液 (2)液体复苏的液体种类 ①以晶体液为主,出血时先输晶体液。 ◆晶体液可补充组织间液,并改善内环境,降低血黏度,疏通微循环。 ◆晶体液可以造成间质水肿的风险。 ②失血性休克时人工胶体液的复苏效果明显优于晶体液,尤其是血容量不足时应该考虑。 ③血色素低时输红细胞(RBC) ◆红细胞用于提供血红蛋白浓度,不是扩容剂。 ◆血浆主要用于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白蛋白主要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 (3)液体复苏原则 ◆根本止血前限制性复苏,允许低血压。 ◆根本止血后充分复苏。 (4)开始液体复苏的时间 ①在应用一线促宫缩药物治疗后: ◆仍然有活动性产后出血 ◆或患者临床症状处于严重状况时 ②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补充足够的血容量,防止产后出血恶化。 未完待续... 来自:医院妇产科陈静主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ibw.com/kjscby/1518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