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www.hhlsq.com/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与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

方法:抽选年10月至年10月间收治的6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均对患儿进行鼻咽侧位像DR扫描,测定腺样体/鼻咽腔比率(A/N比值)来评定腺样体的大小,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供患者对疾病程度和生活质量所受的影响程度进行自我评估,依据症状发作的频度,持续时间,对睡眠、学习及工作的影响程度评分。应用Spearman秩相关对二者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6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合并变应性鼻炎20例,占33.3%。腺样体肥大1级患儿4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1-4分;2级6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2-7分;3级10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4-10分。腺样体肥大等级越高,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也越高。腺样体肥大与合并变应性鼻炎呈正相关。

结论:儿童腺样体肥大和变应性鼻炎具有显著相关性,腺样体肥大也是造成变应性鼻炎患病的因素之一。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明确主要病因与腺样体肥大有关时,可采用对腺样体肥大的专业治疗,可有效消除变应性鼻炎的病源,改善患儿变应性鼻炎的症状,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儿童变应性鼻炎也称儿童过敏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是指易感患儿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特异性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10%,且呈持续增加趋势。

变应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流清涕、鼻塞、鼻痒不适,可伴有流泪、眼痒、红、耳痒等症状。

腺样体属于咽部淋巴内环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生命早期促进了免疫系统的发育,以抵抗吸入性微生物,于细胞免疫、人体体液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儿童的腺样体体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在5-6岁时达到最大,在9-10岁时逐渐缩小。儿童的腺样体生理性肥大可部分遮盖后鼻孔,通过黏附、过滤、缓冲,对气道起保护作用,而病理性肥大会部分或完全阻塞后鼻孔,造成鼻腔阻塞,导致微生物在鼻腔中聚集,引起鼻腔炎症反应。腺样体肥大可使鼻咽腔微生物环境发生改变,降低机体呼吸的气流量。为了了解儿童腺样体肥大和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年10月至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共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5-13岁,平均(7.4±)岁;病程1-3年,平均(1.6±)年。各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程度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入选的6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进行鼻咽侧位像DR扫描,选用X线平片增殖腺厚度测量法检测儿童腺样体厚度和鼻咽腔宽度,通过测定腺样体/鼻咽腔比率(A/N比值)来评定腺样体的大小。我们考虑到儿童腺样体的生理性肥大,认为A/N≤0.60属于正常范围,0.61~0.70为中度肥大,≥0.71为病理性肥大。

3评估标准

采用先评估持续时间:小于15天,即为0分;持续时间超过15天,小于31天,即为1分;持续时间超过60天,即为2分;而后对发作的频度进行评估:平均超过1年的为0分;少于1年多于6个月为1分;少于6个月多于3个月为2分;少于3月多于1个月为3分;少于1个月为4分;评分0-10分。

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选择SPSS20.0软件分析统计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应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对比单纯腺样体肥大及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情况

6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合并变应性鼻炎20例,占33.3%。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13岁,平均(7.8±)岁。平均病程(1.9±)年。根据是否合并变应性鼻炎,将60例患儿分为两组,单纯性腺样体肥大组40例,合并变应性鼻炎20例,两组年龄、病程、患病年龄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2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分析

腺样体肥大1级患儿4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1-4分;2级6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2-7分;3级10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4-10分。腺样体肥大等级越高,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也越高。腺样体肥大与合并变应性鼻炎呈正相关。肥大的腺样体不同程度地阻塞后鼻孔和压迫咽鼓管,引起咽鼓管阻塞,在咽鼓管阻塞的情况下,眼部分泌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容易阻塞引起鼻塞、流涕,造成呼吸道通气障碍;甚至逆行至中耳,从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甚至化脓性中耳炎,产生耳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同时,腺样体通过黏附、过滤、缓冲作用,对呼吸道进行保护,病原微生物和毒素将腺样体感染后,被感染的腺样体作为病灶可以逐渐发展成感染源,同时,病原微生物阻塞残留也会刺激腺样体组织而发生免疫反应,从而造成腺样体肥大。

讨论

由于腺样体所处部位与耳、鼻、喉等相关,因此可引起耳鼻喉疾病,如分泌性中耳炎、过敏性鼻炎等,儿童发生过敏性鼻炎后,其鼻黏膜在发生炎症反应时可产生大量分泌物,可对鼻腔后的腺样体形成一定刺激,加重患儿腺样体肥大程度。此外,腺样体的免疫功能异常,可以释放炎性递质,如前列腺素、组胺等,加重过敏症状、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引起鼻咽部黏膜组织水肿,进而影响到鼻腔、鼻窦黏膜,使过敏症状进一步加重。

本研究结果显示,6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合并腺样体变应性鼻炎20例,占33.3%。腺样体肥大1级4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1-4分;2级6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2-7分;3级10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4-10分。腺样体肥大等级越高,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也越高。腺样体肥大与合并变应性鼻炎呈正相关。充分表明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较为显著,这是因为儿童腺样体肥大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预后等均会产生较大影响。

有学者指出,AR易导致鼻窦炎的发生,鼻黏膜的过敏性炎症以及鼻窦的化脓性炎症所产生的分泌物可通过反复刺激隐藏在鼻腔后部的腺样体,从而逐渐引起或加重腺样体的肥大,特别是当AR伴鼻涕后流(鼻后滴漏综合征)时,后流鼻涕对腺样体的刺激进一步加重了其肥大的发生。临床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展开治疗时,主要任务是缓解打喷嚏、流清涕症状,改善鼻塞感。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是将肥大的腺样体进行切除,尽管能暂时性的改善治疗效果,但切除可否会影响机体其他系统机能,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变应性鼻炎治疗时,需要综合衡量各方面因素,一方面,儿童变应性鼻炎属于高发性疾病,诱因相对较多,对患儿选用药物治疗后,疗效欠佳者,可否考虑采用腺样体切除手术治疗?同时,即便切除了肥大的腺样体,也要继续对变应性鼻炎进行规范化治疗,要把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ibw.com/kjscyf/106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