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a_7628437.html

文/暖暖宇宙

本文首发于智赢未来,转载请申请授权

5月25日,山东青岛,某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某在家中被女儿勒死,尸体被装在行李箱中,

警方发现时,女孩和妈妈的尸体已经独处了两天一夜!

而整个行凶过程,女孩没有恐惧、没有惊慌,年仅15岁的女孩弑母后却表现得如此平静。

看到这条新闻,不知道你有没有脖颈一凉?

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深仇大恨,才能让一个年仅15岁的花季少女,对独自一人把她抚养长大的亲生母亲痛下毒手?!

生活里,孩子变仇人愈演愈烈

据知情者说,张某是一位要强的单亲妈妈,与丈夫离异多年,独自一人将孩子抚养长大,平日对女儿管教甚严。

事发前一天,妈妈的碎碎念,激起女儿积压许久的怒火,往日种种的严苛在女儿心中不停的汹涌翻滚,

越想越压抑绝望,愤怒慢慢凝聚成仇恨,最后起了杀心!

第二天,女儿假借给妈妈按摩的机会,用备好的绳子活活勒死了她。

张某做梦也不会想到,平日孝顺的女儿,居然要了她的命!

事发后,网友们众说纷纭,除了管教不当外,是不是对孩子有虐待倾向?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母亲节那天,张某曾经给女儿写过一首诗:

女儿,你可曾知道,你一直是我心中蓝色的忧伤。

掬你于口中,怕热度焐伤了,初春的嫩芽;

捧你于手中,怕温度融化了,初冬的雪绒花……

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女儿满满的爱意,孩子却将爱意化为恨意,想着将妈妈置于死地。

乌鸦尚知反哺,羔羊亦懂跪乳。

可我们一手养大的孩子,却成了最尖锐的利器,插进了自己的胸口。

我们怎么把孩子养成了仇人?

这让我想起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

吴谢宇有着几乎完美的履历,在学校年年第一,还被北大提前录取。

在父亲癌症去世后,他还安慰妈妈说:“别难过了,爸爸在天上看着我们呢。”

原本拥有一片大好前途的吴谢宇在大二的暑假,残忍地杀害了妈妈,分尸不成后又用保鲜袋,活性炭层层包裹母亲的尸体,弃置在房间三年多。

期间还伪装母亲活着的假象欺骗亲人,掩盖犯罪事实。

我们千辛万苦抚养长大的孩子,为什么变成了刽子手?

究其原因,是那份爱。

父母沉甸甸的爱,层层包裹住孩子,让他们无法呼吸。

同样活在父母掌控下的董卿在回忆童年时说:“我感觉自己就像轮子上的仓鼠,总是在忙于满足完全由他们决定、也总是无法达到的各种期待。”

越想逃离令人窒息的爱,越是被父母紧紧攥在手中,逐渐绝望。

父母令人窒息的爱,逼孩子反目成仇

知乎上有个话题:父母的爱真的是无条件的吗?

有个高赞回答:中国教育的悲剧就是穷竭一生,也要将孩子掌控于手心,紧抓不放。

记得有个12年不回家的孩子,他把父母拉进“黑名单”整整6年,发了近万字长文控诉自己的父母。

他就是王猛,四川某地级市的高考理科状元,北大本科毕业后,美国排名前50大学的研究生。

他的一字一句都在诉说着父母的“肆意控制”,“过度关爱”,

从小到大没有选过自己的衣服,一切遵照父母的标准。

没有自由,更没有自我。

本以为考上大学,可以换来自由,但一切未能如愿。

父母的一句“多多关照”,让北京的大姨又开始对王猛操控,他像一只飞不出笼子的小鸟,纵然一身羽翼却无法展翅飞翔。

作家李雪说过: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殊不知,表面看起来正常的孩子,已经被父母的爱折磨得濒临崩溃。

他们想做自己难如登天,甚至不惜断绝关系来争取自由。

看似绝情,实则是在为自己斩断枷锁,寻求自由。

而控制欲很强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灾难。

成熟健康的亲子关系,要教养有度

《荀子·劝学》里有云: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意思是:过于刚强就自己招致折断,过于柔弱就自取约束。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父母密不通风的管控,往往会超过孩子承受的底线,吓跑他们。

若是撒手不管,又担心其野蛮生长,闯祸而不自知。

真正健康成熟的亲子关系,应是教养有度,松弛有法,父母可以谨记这3点来培养孩子。

1彼此尊重,平等相待

记得13岁的黄多多,漂染紫色的头发的事,引起轩然大波。

曾经青春时代想叛逆而被父母镇压的我们,现在依然羡慕那个13岁的女孩,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事。

更羡慕她有一对开明的父母,总在背后默默支持、理解她,一家人彼此尊重,平等相待。

家里没有高高在上的权威,只有其乐融融的欢笑。

爸妈尊重多多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鼓励她做想做的事,也适时引导她走正确的路。

心理学上讲,孩子的需求有三方面:陪伴,探索,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黄磊夫妇别具一格的教育方式,做到了陪伴孩子探索未知的世界,多多和弟弟妹妹也从父母的爱意里确定了自己的重要性。

三个孩子都多才多艺,惹人疼爱,而成就这一切的前提是父母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尊重和自由。

2先问后给,才是为他好

微博上有个话题:父母说的哪句话让你感到最绝望?

最高赞的回答是:我是为你好。

短短的5个字,犹如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上气。

这以爱之名的逼迫,实在太过沉重。

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白:先问后给,才是为他好。

正如那句话:爱他便如他所愿,而不是如你所是。

以前不理解,生怕给孩子的爱不够,让他受委屈,直到一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

那天清晨,我送儿子上学时,看到外面正下雨,便拿起红色的外套给他披上。

谁知,他赶紧躲开,宁愿受冻也死活不穿,不明所以的我一头雾水。

在车上问他原因,他支支吾吾说:“不喜欢红色,只有女孩子才穿红色,害怕同学嘲笑我。”

刚开始,我觉得好笑,后来反思自己做得不对。

孩子内心和大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作为父母应提前问下孩子的喜好,而不是一味按照父母的想法“关心”他们。

3大事坚持原则,小事放手给孩子

刘墉被称为“沟通青少年心灵的专业作家",他培养的一双儿女羡煞旁人,儿子考入哈佛,女儿考入哥伦比亚大学。

他曾分享过几件关于女儿小帆的事。

青春期的女孩子总是爱美的,小帆也不例外,有段时间流行穿肚脐装。

小帆也大胆尝试,刘墉看到后虽感觉不妥,不符合淑女的标准,但也没直接批评。

他旁敲侧击提醒女儿:“露肚脐的娃娃是可爱,可人不是没有温度的娃娃,这样会不会着凉感冒呢?”

小帆听后没有反驳,新鲜感过后就收起了衣服。

刘墉希望是淑女的同时,也让她做强大独立的自己,在大事上坚持原则,小事让女儿自己做主。

看起来刘墉放任女儿不管,实则在小帆做的不恰当时,及时提醒,不扼杀孩子的想法。

他允许孩子试错,在尝试的过程中践行自己的想法,这样他们在生活上才会辨明是非,对自己负责。

毕竟,孩子不是我们后半生的延续,是他自己新生命的开始。

古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比起我们毫无保留把爱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有时候,我们要更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和爱意,允许孩子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亲子一场本该就是,陪他一程,渐行渐远的目送。

这样,孩子在我们的呵护下,自由而不放纵,倍感安全。

在我们的指引下,独立行走,于天地间,寻到那个内心丰盈的自己。

点个在看或转发朋友圈,欲望不是爱,让我们学会控制!

作者简介:暖暖宇宙,写走心的字,做温暖的人。

平台简介:智赢未来(ID:gh_2ff0db)《少年智力开发报》小学版官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ibw.com/kjscys/117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