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奉上幼儿常见的意外事故防护和急救知识,各位爸妈可以提前学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不过,要提醒的是,这些处理只是暂时性的,如果宝宝发生了任何意外,最好尽快就医治疗。

一、小外伤

(一)擦伤

婴幼儿皮肤较能,极易因为摔跤等原因引起擦伤并常伴伤口污染,应先用凉开水(或者自来水)冲洗伤口,除去污物;然后涂碘伏,盖上纱布。其中,要尤其注意以下几点:

尽量不要给宝宝的伤口敷或者涂抹粉剂,不利于新肉的形成和伤口的愈合;不要抹紫药水或者红药水,一定要抹碘伏;碘伏不是碘酒;不要抹酒精,尤其不要大量涂抹酒精,可能引起宝宝酒精中毒;宝宝遇到出血的情况,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身体“漏”了而嚎啕大哭,此时最好能用纱布盖上伤口,让宝宝感觉自己身体的“洞”被“堵”上了,从而恢复心理的安全感;少用创口贴等密闭的药材捂住伤口,如果用了,尽量勤换。

(二)挫伤

宝宝受到撞击或小石子等击打,皮肤未破损,但伤处肿痛、青紫,在损伤初期可局部冷敷,防止皮下继续出血。24小时后可热敷或用伤湿止痛膏等外贴患处。对严重者应限制受伤的肢体活动。

注意是先冷敷,再热敷;没有冷敷条件的,可以将淤青处放到凉水下冲;千万不要直接用冰接触皮肤,如果是冰块最好能裹上毛巾,最好直接用专门的冰袋。

(三)割伤

宝宝常碰到锋利的纸边缘等时不慎将手割破出血,可先用消毒后的医用棉签压迫止血,然后用碘伏消毒伤口。

如果伤口较小,可用创可贴包裹伤口。

注意事项同“(一)擦伤”中的内容。

(四)扭伤

宝宝的扭伤多发生在四肢的关节部位,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因过度牵拉而受到损伤。损伤的局部充血、肿胀和疼痛,活动受到限制。

初期应停止活动减少出血,采用冷敷,以达到止血、消肿、止痛的目的。1~2天后,可用热敷促进消肿和血液的吸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敷一些药膏加速恢复。

一开始要尽量停止活动;不要立刻揉宝宝扭伤的部位,可能加剧局部充血和疼痛;冷敷的注意事项同“(二)挫伤”中的内容。

二、骨折

宝宝发生骨折后,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因断骨会刺伤周围组织的血管、神经,血管破裂后的出血又压迫周围的组织,所以剧烈的疼痛和局部的压痛是典型的症状。

同时,骨折处的正常功能丧失,如下肢骨折后不能站立、行走,手指骨折后不能抓握等。骨折后原来附着的肌肉失去平衡,加上组织肿胀,局部还会出现畸形。发生“青枝骨折”后,疼痛不如骨骼完全断裂时明显,受伤肢体还可以做些动作,因此很容易被忽略。骨折未经复位长上以后,不仅肢体会出现畸形,还会影响正常的功能。

因此,幼儿肢体受伤后,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医院检查一下是否发生了骨折。

青枝骨折多见于儿童,指儿童的骨头折而不断的情况。儿童的骨骼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外面包裹的骨外膜由特别的厚,因此在力学上就具有很好的弹性和韧性,不容易折断,遭受暴力发生骨折后,就会出现与植物的青枝一样折而不断的情况,骨科医生就把这种特殊的骨折称之为青枝骨折。骨折后需及时就医治疗。最好能打急救电话,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做急救,切不可轻易挪动或者医院。宝宝骨折后需卧床休息至少3-7天,有利于骨折部位的固定和康复。如果医生给宝宝使用石膏固定,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四肢和身体的温度和感觉是否正常,肤色是否红润,四肢能否伸屈活动。以防止肢体长期包扎过紧引起缺血坏死。如果发现宝宝的肢体有肿胀、发凉或麻木,皮肤有苍白、青紫或不能够活动等情况,医院复查。宝宝骨折初期的胃口会比较差,应安排清淡的、易消化,但营养丰富的餐食,如鱼汤、肉汤和蛋汤等。随着宝宝病情的恢复,食欲也会逐渐好起来,应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蛋以及大豆制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对骨折的恢复也很重要,应鼓励宝宝多吃一些含钙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大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三、脑震荡与头部受伤

(一)脑震荡宝宝跌伤、撞伤头部,常可致脑震荡。脑震荡是指颅骨无损伤,只是外力波及到颅内,使脑受到震荡,引起短暂的脑功能障碍。受伤后可有短时间的意识丧失,一般持续几分钟,最多不超过半小时。清醒后,对于受伤过程不能回忆,可有头晕、头痛,呕吐、嗜睡现象,多在数日内逐步恢复,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医院检查有无颅骨损伤,单纯脑震荡经治疗后,不留后遗症。

宝宝掉床等情况都可能造成脑震荡,西尔斯医生认为,孩子精神好则一般无需担心。但是,保险起见,医院检查。

(二)头部受伤如果头部有出血的伤口,应用清洁的手帕之类压迫止血;如果有脑组织溢出头皮外,说明已损伤颅骨,应按原样做简单包扎,医院抢救,千万不要把露出头皮外的脑组织送回伤口,以免造成颅内感染,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头部没有伤口,只因外力作用到脑部,使组织受到震荡,发生昏迷,此时应将幼儿放于床上休息,观察情医院。

建议最好能及时就医,特别是在不确定宝宝是否能行动的情况下,可以拨打急救电话。

四、眼外伤的处理

(一)角膜异物和眯眼如沙子、铁屑等异物已嵌在角膜上,医院处理。不得自己用针等锐物去挑拨异物,因为异物细小,须在良好的照明、严密的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方能防止损伤角膜和预防感染。沙子、谷皮、小飞虫等眯眼,嘱小儿不要用力挤眼、揉眼,要安静地等着大人来处理。粘在眼表面的异物,翻开眼皮后,可用干净的手帕或棉签轻轻擦去。在不确定异物是否已嵌在眼皮或角膜上时,最医院看看。

(二)钝挫伤

被弹弓子打在眼上,被足球、土块、木块击伤眼睛,可致眼钝挫伤。眼球受到撞击,会出现视网膜震荡、出血。可立即用毛巾冷敷,减少眼内出血,医院。

(三)刺伤、划伤

被铁丝、小刀、毛衣针、树枝等刺伤或划伤眼睛,可使眼球部分破损或完全破裂。若完全破裂,可以有眼内组织脱出(最常见的是深褐色的虹膜脱出)及水样物流出。可用消毒的纱布或干净的毛巾敷盖眼睛,但不必还纳已经脱出的眼内容物、否则会增加感染的机会;也不要用力压迫眼球,因为任何外力都会使眼内容物被挤出眼球,导致失明。

(四)酸、碱烧伤火碱、石灰、硫酸(尤其是前阵新闻播出的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生石灰)等溅入眼内可致眼严重烧伤。一旦发生,要分秒必争,就地用大量净水清洗眼睛,自来水、井水均可冲洗时,必须扒开上下眼皮,将眼内深部也冲洗到,以免残留有化学物质。注意不要让冲洗出来的水流入另一只健康的眼睛。

(五)鞭炮炸伤逢年过节,孩子都喜欢放鞭炮。爆炸的冲击力对眼球往往是严重的震荡并伴有穿通伤,处理方法见刺伤、划伤的处理。眼科医生曾多次呼吁,不要放鞭炮,放鞭炮在安全方面百害无一利。

五、中毒

(一)煤气中毒煤气中毒是由空气中一氧化碳过量引起的。用煤炉取暖的屋子,若室内通风不良、烟筒漏烟、风倒灌等可使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过量,导致煤气中毒。过量的一氧化碳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就和血红蛋白争夺氧气。由于一氧化碳与氧的亲和力远远高于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因而血红蛋白只好“甘拜下风”,把氧气“让”给一氧化碳,从而导致人体缺氧。轻度中毒者会感到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全身无力,此时应立即将病儿抬离中毒环境,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让他吸入新鲜含氧的空气,来驱散血液中的一氧化碳。中毒较严重者,会处于呼吸困难、昏迷的状态。急救时除采用上述方法外,还应在保暖防冻的情况下,医院。若病儿呼吸、心跳已停止,要立即进行口对口吹气和胸外按压,医院。

(二)误服毒物毒物的种类很多,有些是人们熟知的剧毒物,如氢氰酸、砒霜等,但更多的是平时可作药用和食用的物品,因用量过大或使用不当而致中毒。

一旦发现幼儿误服了毒物,或乱吃了药片、药水等,只要病儿未昏迷,则应向他讲清道理,取得合作,争取时间尽早把毒物从胃中“请”出来,尽量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一般可以采用催吐、洗胃等措施。对于吃进毒物时间较长的病儿,如超过4小时,毒物已混入肠道,医院抢救。在急救的同时,要收集病儿吃剩的东西、呕吐物,以及残留的有毒物质,以供医生检验毒物的性质,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六、异物进入人体(一)气管异物当人们在吞咽食物的时候,会厌软骨盖住气管口,以免食物误入歧途进入气管。但幼儿会厌软骨的工作不如成人机灵敏感,因此当幼儿正吃东西时突然大哭、大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气管,使食物呛入气管,形成气管异物。异物以圆滑的食物最为多见。幼儿气管发育不完善,驱赶力较弱,很难将气管异物“赶走”,造成异物在气管内的停留。当异物将气管完全堵住时,幼儿会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较小的异物还要继续下滑,常常滑入右侧支气管,导致右侧肺不能工作,也会出现呼吸困难。一旦发生气管异物,要立即进行海姆立克急救。其方法如下:

对于婴儿:

5次拍背法。将患者的身体扶于救护员的前臂上,头部朝下,救护员用手支撑伤病者头部及颈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伤病者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5次压胸法。如果堵塞物仍未排除,实施5次压胸法。使患儿平卧,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刚中带柔。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对于3岁以下的幼儿: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

救护者站在患儿背后,搂住他的腰,迅速用右手大拇指的背部顶住上腹部,左手重叠于右手之上,间断地向上、后方用力推压,使横膈肌压缩肺,产生冲击气流,将气管异物冲出。若患儿已昏迷,则可让其俯卧,进行同样的推压。采取上述方法后,仍不能排出气管异物,医院急为了防止气管异物事故的发生,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告诉幼儿不要捡吃东西,不要躺在床上吃东西。当幼儿嘴中含有豆粒、花生米等食物时,成人不能一惊一乍,也不能吓唬他,而要同他讲道理,让他吐出来。幼儿在哭闹时,不要用吃东西来哄他。

(二)消化道异物幼儿有时候会误吞骨头、纽扣等异物,这些异物有时会卡在食道里,有时还会沿着食道进到胃里。异物若卡在食道,患儿的食道部位会有明显的疼痛,在吞咽时,疼痛更明显,致使进食困难。如果异物在食道停留时间过长,还会引起局部及附近部位发炎,严重的会导致食道壁穿孔。一旦发生食道异物,医院医治,禁止采用吃东西把异物顶到胃中的做法。

(三)鼻腔异物幼儿出于好奇,有时会将纸团、小珠子、豆粒等塞入鼻孔,形成鼻腔异物。若疏于医治,可出现大量带黏液的血脓性分泌物。一旦发现幼儿将异物塞进一侧鼻孔,千万不要用镊子试图将异物夹出,尤其是圆滑的异物,很难夹住,越捅越往深处走。正确的做法是:让幼儿将无异物的鼻孔按住,然后用力擤鼻涕;还可用羽毛、纸刺激幼儿鼻黏膜,引起喷嚏反射。如果上述方法排不出异物,医院处理。

(四)外耳道异物幼儿如将豆粒、小珠子等塞入耳中,或有小昆虫钻入耳中,会形成外耳道异物。幼儿会感到耳鸣,耳内有东西,听力往往也会下降。若是苍蝇、蚂蚁等小昆虫钻进耳内,爬来爬去,使幼儿感到疼痛,较易被发现。此时可用灯光对着外耳道口,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引诱它爬出来;也可将半茶匙稍加热后的食油、甘油、酒精倒入耳内,再让患儿病耳朝下,控制5~10分钟,被淹死的昆虫可随液体一道流出。对于其他外耳道异物,医院处理。因为在没有良好的照明条件、必要的机械和技术不熟练的情况下操作,易损伤幼儿的外耳道皮肤,也可能将异物推入深处,损坏鼓膜,还有可能将异物推向中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七、烧烫伤

烧烫伤是学前儿童经常遇到的意外伤害。由于儿童皮肤娇嫩,一旦烧烫伤,受伤程度要比成人严重得多,伤势较轻的可能会留下瘢痕,伤势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烧烫伤后,立即起了水疱并明显感觉疼痛者,属于浅度的,可以立刻用冷水冲洗伤处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待疼痛缓解后,把衣物慢慢脱掉或剪掉,用干净的医院。早期处理及时、适宜的患者愈合比较快,后期的瘢痕也比较轻。有一些烧烫伤面积小,深度也浅,经过冷水浸泡冲洗处理后,涂一些防治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过几天就会自行好转、愈合,甚至不会留下瘢痕。

如果烧烫伤面积大,程度也比较深,则不能用凉水冲洗,而应将烧伤、烫伤部位的衣服、鞋袜用剪刀剪开,不过要小心,以免拉脱皮肤。用一块松软潮湿,最好是消过毒的床单覆盖其上以保护伤处,减少感染危险,医院抢救。为防止剧痛引发休克,可给患儿服用少量止痛剂。同时给患儿喝些淡盐水,补充血容量,减轻休克程度。注意,对于化学用品(如酸)引起的灼伤,不可用凉水冲,要用专用冲洗剂进行处理。烧烫伤后,千万不要揉搓、按摩、挤压烫伤的皮肤,也不要急着用毛巾拭擦,以免表皮剥脱。不要给伤处涂抹酱油、醋、碱、牙膏或紫药水之类的东西,这样不但不能减轻伤情,而且会继续刺激创面,加深受伤程度,增加感染的机会,加重患儿的痛苦。

八、中暑、冻伤(一)中暑幼儿长时间待在过热的房间内,或在无风的热天待于荫凉处,或长时间接受太阳的曝晒,均可能出现萎靡不振、面部发红、汗分泌过多、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动作失调等症状,严重时患儿呼吸加速,脸色发白,失去知觉,此为中暑。一旦发生中暑,应将患儿迅速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扣,让其好好休息,并用冷毛巾敷头部、掮扇等帮助他散热。若患儿能自己饮水,则可让他多喝一些清凉的饮料,盐汽水最佳,也可服十滴水、人丹。较轻的中暑,经上述处理后,能够很快好转。

(二)冻伤气温转低时,或气温不是很低,但湿度较大或大风的情况下,身体裸露处或保护不好的部位,以及供血不足的地方,如鼻尖、耳朵、手、脚易受冻伤。皮肤血管遇冷收缩,血管内正常的营养和气体的运输遭到破坏,因而失去血色,产生揪痛或刺痛,随之则失去知觉。一旦发生冻伤,首先应让患儿离开寒冷环境,用洗净的手摩擦患儿的身体的受伤部位,直到出现正常的肤色为止。用暖和的衣服将受伤的部位包上,并做几节活动量大的体操,以加速恢复身体受伤部分的血液循环。等患儿暖和过来后,应尽量让其饮热牛奶、茶等,并查看冻伤部位。一度冻伤时,在冻伤部位涂上凡士林、蓖麻油等,并缠上绷带;二度冻伤时,不要挑破水泡,水泡上面涂上青霉素或链霉素软膏,再缠上绷带;三度冻伤时,在受伤部位缠上干燥的无菌绷带,医院处理。不了解宝宝是几度冻伤的话,最好能及时就医。

九、触电幼儿玩弄电器、开关或出于好奇将手指伸入插座中时会引起触电。室外的电线落地,如果幼儿捡拾或距离断落电线太近,也会触电。触电后轻者感到发麻,严重时不仅会引起烧伤,而且还能使呼吸、心跳骤然停止。一旦发生触电,应尽快脱离电源,因为电流作用于人体时间越长,后果越严重。救护者在切记不可直接用手去拉触电人的情况下,应选择一个安全可靠的方法尽快切断电源。如果幼儿摆弄电器开关、插座触电,要立即关闭电门,再将保险盒打开。如果幼儿触及了室外断落的电线而触电,附近又找不到电闸,救护者穿上胶鞋,脚下垫干燥的厚木板或站于棉被上,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绝缘工具将电线挑开;也可用干的绳子套在触电人的身上,将其拉出。脱离电源后,要立即对患儿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呼吸、心跳停止,要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千万别中断,医院。

家中的开关最好都能有安全保护措施,宝宝实在太喜欢用手伸入小洞探索了!爸妈切不可惊慌失措,务必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抢救宝宝!

十、溺水一旦发现宝宝溺水,要迅速实施他救。救护者(会游泳的人)要轻装上阵,尽量脱去衣服,至少要脱掉裤子,以免妨碍游泳。救护者快速游到溺水者附近,从溺水者的后方抓住他,并将其拖上岸,不要正面前去,以免被溺水者紧抱不放,造成双双下沉。将溺水者从水中拖出后,应立即脱去或解开他身上的湿衣服,并用缠上清洁手帕或纱布的手指将其口、鼻内的淤泥、杂草清理干净,保持呼吸道通畅无阻,然后将水从呼吸道和胃中排出。为了排空水,须用单膝支地,取半跪姿势,将溺水者横在另一膝上,使其头部下垂,然后小心地按其后背,压迫其胸。积水排除后,要把溺水者放在暖和的铺垫上,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医院。

十一、动物造成的伤害

(一)蚊子叮伤夏天蚊子较多,因而幼儿常常会被蚊子叮伤。蚊子叮后可出现微肿、发红、发痒,有时痒得厉害,会使幼儿变得不安,难以入眠。为了解痒,患儿只好抓搔叮咬处,常常造成此处皮肤破损,进而造成感染,产生化脓性疾病。为了减轻发痒,可以被叮处涂上炉甘石等止痒药,肥皂因其碱性和中和蚊子唾液中的酸性物质,也有一定用处。为了防止蚊子叮咬,夏季一定要采取防蚊措施,比如在宝宝推车上加装蚊帐等。

(二)蛇咬伤被毒蛇咬伤后,蛇毒会很快扩散,危及生命。因此,一旦被蛇咬伤,要立即阻止蛇毒扩散,其方法是:用带子或撕下衣服,捆扎伤口靠近心脏的一端,以阻断淋巴、阻断血流。紧接着用清水或盐水冲洗伤口,将留在表面的毒液冲走。用刀片以伤口牙痕为中心,划个十字切口,并用手挤伤口,使毒液流出,也可用拔火罐或吸奶器把毒液吸出来。这样反复几次,使毒液流净,将结扎带子解开,医院治疗。

为了避免毒蛇咬伤,不要带幼儿到潮湿、低洼地散步,也不要带幼儿去长满野草和茂密的树丛中去,更不要让他们在青草或稻草上玩耍和躺着。不要轻易吸吮伤口,如果牙龈有伤口(这点一般人根本无法自己确定),很可能在救治的过程中自己中毒!

(三)疯狗咬伤疯狗一般指患了狂犬病的狗,这种狗性情突变,狂躁易怒,狂叫,变化无常,暴躁时常会咬人。被这种狗咬伤之后,狂犬病的病毒可经过伤口进入人体,沿神经传至大脑,在大脑处繁殖,经过十几天甚至半年或一年后才出现症状。一旦被疯狗咬伤,医院处理伤口,根据情况注射狂犬疫苗,并可报告当地公安机关,将疯狗抓获。

(四)黄蜂、蜜蜂蜇伤幼儿在蜂窝附近或花丛中玩耍,有可能遭蜂蜇。蜂蜇后毒物进入幼儿体内,会引起被蜇处表面皮肤红肿,并伴有剧烈疼痛,而后奇痒无比,以后症状慢慢消失。一旦遭蜂蜇后,首先要找到并取出昆虫的毒刺,然后在蜇伤处涂些液黄蜂毒液呈碱性,可在伤口涂食醋等弱酸性液体;蜜蜂的毒液呈酸性,可在伤口涂淡碱水、肥皂水等弱碱性液体,以达到减轻疼痛和消除水肿的目的。若蜇伤后还伴有中毒症状,医院。

十二、晕厥晕厥是由于脑缺血而失去知觉。疲劳、兴奋过度、失血、饥饿、煤气中毒、闷热等都可引起晕厥。晕厥发生前都有头晕、眼花、心慌等症状,继而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出冷汗、失去知觉,但很快能清醒过来。若幼儿在室内晕厥,要立即打开通风小窗,使室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流通。松开患儿的衣领、腰带,使其平卧,头稍微低些,腿部略高些,以使流向头部的血量增大。待患儿恢复知觉时,再给他喝些热饮料。若严重晕厥,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患儿出现呕吐,则应将其头侧斜,使呕吐物从口中流出,不至于进入呼吸道。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ibw.com/kjscys/156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