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中医学社第期

精选好文,每天一期

胃脘痛(浅表性胃炎)

作者/陈瑞春

案例

张XX,男,50岁,易生。年5月20日初诊。

病者经常胃痛,遇寒反复发作,胃脘痛时喜按喜温,或嗜饼干可缓解,腹胀气滞,大便偏稀,口淡舌滑,脉弦缓。做胃镜检查为浅表性胃炎。经常用胃先优、胃乐等中西成药,虽能取一时之效,但隔三差五,因饮食不慎,或遇寒凉必定疼痛发作,绵延不已。遂处方:柴胡四逆散加味: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0g,郁金10g,高良姜10g,香附10g,炙甘草5g。嘱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此方开出后,病者并未即时服药,仍然服西药、中成药。约过半月之后,疼痛又一度发作,且用西药、中成药疗效不显。因而想到试用上方,以探虚实,当即取3剂,煎取浓汁温服。药后疼痛立止,且胃中温和,感觉异常舒畅,旋即又取7剂,日服1剂。共服10剂后,疼痛近半年之内未发作,十分欣慰。后又偶尔发作,取上药服2~3剂,即痛止胃舒。时隔近一年,患者告知此方止痛的神奇功用,故录于此。

按:胃脘痛,从中医的脏腑相关学说看,胃痛必须疏肝。因为肝胃相连,肝病及胃,胃病连肝,互相影响。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胃脘痛门,所有胃痛者均用肝药,或疏肝,或泄肝,或养肝,或柔肝,或温肝等,在配合调和脾胃,同时治肝,能起到预期的疗效。本案胃脘痛,其病机即为肝胃不合,脾虚气滞,故用四逆散疏肝理气,合良附丸温运行气,取得良好的疗效。可以认为,中医治疗胃病(包括浅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着眼于肝,从肝胃同治入手选方择药,其疗效是优于西药的。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网络,以分享的原则转录。文源:《陈瑞春学术经验集》,科学出版社,张光荣编,作者陈瑞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不当,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的好
白癜风怎么能看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ibw.com/kjscyy/95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