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艾灸保养子宫
中医将子宫称作“胞宫”。 《黄帝内经》中提到女子胞与肾和冲任二脉的关系最为密切。因肾主人体生殖机能,与女子胞有络脉相联系,而冲任二脉都起于胞中,有“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之说。当女性身体发育到一定的年龄,肾精旺盛,冲任二脉气血充足,月经来潮,为孕育胎儿提供了条件..... 女子胞与心、肝、脾三脏的关系密切。因为月经的产生和胎儿的孕育都有赖于血,而心主血,肝藏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又统血。心、肝、脾三脏功能失调均可影响女子胞的正常功能而出现月经和胎孕疾病。 子宫到底有没有毒?! 这个毒就是“寒湿”!对于女人来说“排寒湿”是终身大事!中医治疗讲究治本,这里的治本就是“祛除寒湿”!寒湿去除了,子宫的内环境温润了,也就健康了!这就是中医和西医治病的最大区别! 伤子宫的原因很多,但要特别注意这四点 1,洗头后要吹干;洗澡后要擦干。 2,保暖很重要。 3,少吹空调,不吃冷饮,特别是月经期间绝对不能吃寒凉的东西!夏天尽量少吃寒凉之物,伤阳! 4,不要久坐,做一个小时就要活动活动。 如果“子宫、卵巢”已经有了各种问题怎么办? 《黄帝内经》云:“气血充足,月经来潮,.....”气血足人健康!这些妇科问题都是因为寒湿、久坐造成“瘀”,一“瘀”气血循环不畅,问题就来了。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以活血化淤,散结消症为主,佐以理气行滞。艾灸调理,可以扶正固本,以达到止血、消瘤、恢复元气的目的。 艾灸取穴: 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三阴交、整个下腹部、整个后腰。 平时保养,一周2-3次,每次每个穴位15分钟,也可以每天找2个穴位循环着灸。 子宫健康状况诊断表 分类 疾病 症状 子宫疾病 急性子宫内膜炎 起病较急,恶寒甚至寒战,发热,脉搏加快,全身无力,出汗,下腹疼痛剧烈,有下坠感,腰酸;大量血性、脓性或水样带白,并有臭味;产后感染恶露呈泥土色。 慢性子宫内膜炎 月经间歇期间有下腹坠胀痛,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为稀薄水样,淡黄色,有时为血性白带;月经增多;痛经。 子宫体炎 发热,腹痛,腰骶酸痛,下坠,白带增多,子宫体大、软,有压痛。 子宫内膜癌 阴道不规则流血及溢液;晚期下腹及腰骶部疼痛,可触及下腹部固定之肿块;晚期伴贫血,消瘦,恶液质,发热及全身衰竭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 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腹痛,呈渐进性加重;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性交疼痛;月经前期或月经后排便时疼痛难忍。 功能性子宫出血 月经周期缩短,或经前有点滴状出血和经血过多。 子宫脱垂 轻度子宫脱垂可无症状或症状较轻,重度脱垂则出现下腹、阴道、会阴部下坠感,伴有腰背酸痛,尤以腰骶部为甚。急性子宫脱垂时可发生剧烈的酸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白色苍白等症状。 子宫发育不良 无月经或月经过少,月经稀发及痛经;不孕或易引起早起流产;异常分娩 子宫肥大症 月经量多,持续天数延长,周期缩短;患病时间长,多呈贫血貌;经期有下腹坠痛,腰骶痛,白带多;多见于经产妇三产以上者。 子宫肌瘤 月经出血量多且频,或伴有无排卵性月经;下腹部可摸到肿物;肌瘤增大到一定程度,会压迫膀胱导致尿频或排尿障碍。 宫颈疾病 急性宫颈炎 白带增多是急性宫颈炎最常见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症状 慢性宫颈炎 白带增多,可呈乳白色粘液状,或淡黄色脓性,伴有息肉形成时有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 子宫颈癌 早起大多无任何症状,或仅有宫颈炎的症状,待出现症状时,癌往往已发展到相当明显的程度,阴道出血,分泌物增多及疼痛 卵巢疾病 多囊性卵巢 月经稀少甚至闭经;毛发分布有男性化倾向,如上唇、乳头旁、腹中线、肛门周围、四肢等部位 卵巢肿瘤 下腹或盆腔下坠感;恶性肿瘤有消化不良、恶心及上腹隐约不适等早期症状 白癜风早期有什么症状中科医院专家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ibw.com/kjschl/11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