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周逊肾内科主任医师 慢性肾衰竭也称慢性肾功能不全,这是一种容易继续进展的慢性疾病,部分患者最终会发展成尿毒症。这还不是最坏的结局,最可怕的是它还会引起各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因此,慢性肾衰竭是需要积极治疗的。规范治疗,不仅可以延缓或阻止病情进展,而且还能减少或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从而延长预期寿命与提高生活质量及减少死亡风险。 中国传统医学的中医并没有“慢性肾衰竭”这一病名或诊断,慢性肾衰竭是西医诊断名称。从中医方面对其研究后发现,慢性肾衰竭与传统医学中的“水肿”、“虚损”、“腰痛”、“癃闭”及“关格”等病证关系密切。中医认为,慢性肾衰竭乃肺、脾、肾功能由虚损而衰败的过程。肺、脾、肾在调节水液代谢及泌别清浊的功能发生障碍,浊毒不能排出体外,从而引起全身代谢紊乱,脏腑功能失司所致的严重病证。 从中医来说,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主要是这三个方面:一、感受外邪,指的是风、寒、湿、热、毒等诸外邪侵入人体,最终导致这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二、素体亏虚,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或遗传性缺陷等所致,加之起居不节或过度劳累等,最终导致这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三、情志失调,少数患者由于情志失调,肝郁化火,损耗真阴,日久阴虚及阳,痰瘀内阻、伤及脾肾,终至肾亏与气化失职,从而引起慢性肾衰竭的发生与发展。 在病机方面,慢性肾衰竭为正虚(本证)与邪实(标证),即本虚标实。结合病因与病机,慢性肾衰竭各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虚”、“湿”、“瘀”、“毒”,且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因此,若要用中医来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话,应该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强调针对“虚”、“湿”、“瘀”、“毒”进行治疗。 一、虚的治疗:也是根本性治疗,对早期患者,应侧重治脾肾气虚与气阴两虚,如六君子汤或六味地黄汤等的加减就可选择使用。对晚期则侧重治疗阴阳两虚与气血双亏; 二、湿的治疗:即水湿,以健脾益肾治疗为主,水湿泛滥者可用五苓散或实脾饮治疗; 三、瘀的治疗:血瘀存在于慢性肾衰竭的整个病程,因此,治瘀应早用与全程进行,一般在中药辨证的基础上加用2-4味活血化瘀药物; 四、毒的治疗:指的是毒素,越是到了后期,毒素水平就会越高,中医治疗以祛邪泄浊为主,同时补肾健脾,常用香砂六君子汤或二陈汤等加减,并加用大黄等泄浊药。 如上所说,就是慢性肾衰竭时单用中药治疗的情况。一般来说,经如上治疗,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还能有助于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然而,从西医来看,慢性肾衰竭的病因比较复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性肾小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各种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遗传性肾脏疾病以及长期服用解热镇痛剂及接触重金属等都可导致慢性肾衰竭,而明显蛋白尿与高血压又是促进慢性肾功能不全进行性进展的两大危险因素,同时,随着病情的恶化,慢性肾衰竭还会继发出现高血压、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高磷血症、肾性骨病及心衰等多种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进一步促进病情的进展。若只用中药来治疗,起不到非常明显的效果。有的时候,继续服用中药可能还会加重病情。比如,有发生高钾风险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若继续服用中药,则容易导致血钾进一步升高或血钾难降;再比如,已经并发了明显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若继续服用中药,则容易导致加重心功能衰竭;等等。 即使可以继续服用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竭,也并不能直接让血压达标、让贫血改善、让酸中毒得到纠正、让心衰能够减轻等等。因此,绝大多数慢性肾衰竭并不能单用中药来治疗,而应该配合西医西药以综合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文章为周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ibw.com/kjsczz/166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