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女性的痛,只有自己才懂,除了每月担心大姨妈的准期,还要看大姨妈的脸色。 为什么月经会有血块? 经血量会因人而异,通常是30cc到cc左右,平均为50cc,且月经第二天经血量可能最多。经血不会凝固,和平常的出血不同,并不是鲜红色的血液,而是暗红色,略带黏性的血液,即使偶尔混有小血块也是正常现象。因为经血是增殖的子宫内膜剥落时的出血,和子宫内膜本身受到内膜细胞中的纤溶酶等成分溶解所形成的。如果纤溶酶等成分的量分泌不足,有时就会以块状排出。 出现暗紫色的血块代表哪里可能有问题? 月经血一般呈暗红色,除血液外,还有子宫内膜碎片、子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月经血的主要特点是不凝固,因开始剥落的子宫内膜中含有很多的活化物质一起混入经血内,使经血中的纤溶酶原启动转为纤溶酶,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裂解为流动的分解产物。同时内膜组织含有其他活性酶,可破坏许多凝血因数(如凝血因数l、V、W、W、皿),也妨碍血液凝固,故月经血变成液体状态排出。 偶尔出现小凝血块还属正常,但是,常排出像猪肝色的血块,则属异常须注意。因代表纤溶酶及含有其他活性酶等分泌不足,导致经血像猪血块的血块产生。纤溶酶原是由肝脏合成,符合中医所说的肝藏血的理论。肝血不足或肝郁导致气滞血瘀等因素,就会使得经血色暗有血块。 月经容易有血块,与哪一些不良习惯有关系? 因为内分泌会受到精神状态的影响,所以,如果有烦恼的事,如情绪波动大、异常的饮食、生活作息,过食生冷食物及过咸、过辛辣的食物、常穿紧身内外裤、长时间久坐、不爱运动、过于劳累、未注意保暖等因素导致局部循环不佳,则容易有血块的产生。 中医如何调理血块过多、有暗紫色血块的问题? 根据月经的质地在中医的治疗经验里,对于经血质地有专业的剖析,《医宗金监、妇科心法》“血色不正病因:血从阳化色正红,色变紫黑热之征,黄泔淡红湿虚化,更审瘀块黯与明。”简单来说,就是经血颜色偏鲜红、紫红属于体质偏热;色黄如米泔属湿气重;色淡红则属虚症;色暗有血块属瘀症。 而在西医的角度当中,导致来例假时血块多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归根到底都属于月经不调的一种症状表现。 当女性患有盆腔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等妇科疾病时,可能会使经血血块增多;另外当女性患有子宫肌瘤等问题时,也会导致相关问题出现;与此同时当女性经期受寒、心理压力过大等,都有可能导致血块过多。 1、偶尔月经有血块: 偶尔出现的经血血块是因为女性在月经期受凉所导致血淤。解决办法是忌生冷食物,可以喝些红糖水或姜水。同时注意下腹保暖。 2、长期经血有血块: 这种病症很可能患上了妇科疾病,较为常见的是子宫肌瘤,会长期出现带有血块的经血,医院确诊。 3、经血的血块色深: 有部分女性的经血色深、且伴有黑色血块出现时,也是病症的表现。多数可怀疑是女性妇科炎症或恶性肿瘤病变。 哪些人来月经容易有黑色血块? 很多女性由于工作原因需要长期伏案工作,这种姿势容易导致经血不畅,该流出来的没有流出来,血就「囤」在宫腔里,等一站起来,哗,一股热流…有时候这个久坐不动也是引起痛经的原因之一。 建议: 久坐办公室的女性不管再忙都要做到每隔一个小时站起来活动五到十分钟。请务必动起来,就算不是月经期。 ——2—— 子宫位置异常 诸如子宫过度的前倾前屈或后倾后屈,都会引发经血在宫腔内长时间储留,进而催生黑色的血块,这种情况分为先天和后天形成的。不过不用担心,只要适当活动保持血流通畅就不要紧。 ——3—— 月经量过多 月经量的个体差异较大,一般来说,一次月经的总出血量在20~60mL都是正常的。 如果一个月经周期中出血超过80mL,就可以说是月经过多。 这里说明一下,一张普通的日用卫生巾完全浸透,大约是10~15mL,夜用的卫生巾大约15~30mL。不过,大多数女性不会等到卫生巾完全浸透才更换,有些时候可能只是浸湿了1/2或1/3。月经过多,卫生巾或卫生棉条吸收不及时的话就会造成血液储留,形成黑色血块。 此外,还要警惕一些妇科炎症(如子宫内膜炎)会导致经血增多的状况。 不过经血过多并不是妇科炎症唯一的表现,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其它症状,比如白带异常、腹痛不适等来做妇科炎症的确认。如果确实存在炎症,也需要及时治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ibw.com/kjschl/158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