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口服抗栓药物治疗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中国人群华法林和氯吡格雷基因多态性特点,以及亚洲尤其中国人群基因多态性在指导临床抗栓药物选择中循证医学的证据,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精准医疗分会临床专家与心血管药学分会药理学专家发表了《基因多态性与抗栓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建议》。现将要点整理如下。

我国抗栓治疗的用药现状

1.抗凝药物

虽然有人建议应用受药物基因多态性影响较少的新型抗凝药物(如凝血Ⅹ因子和Ⅱ因子抑制剂)代替华法林进行心房颤动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凝治疗,但是由于上述药物价格昂贵且中国临床医师经验不足,华法林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仍是最常被使用的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也是瓣膜病和人工瓣膜术后唯一可用的抗凝药物。然而,在中国,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栓塞二级预防中的应用不超过10%。

2.P2Y12抑制剂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联合P2Y12受体抑制剂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经皮冠脉介入(PCI)患者治疗的基石。目前有3种口服P2Y12受体抑制剂,国内外指南推荐替格瑞洛(优选)或氯吡格雷可用于所有ACS患者,普拉格雷可用于接受PCI的ACS患者。

年中国PCI治疗指南建议:所有无禁忌证、缺血中-高危风险的非ST段抬高(NSTE)-ACS患者、需早期行PCI治疗的NSTE-ACS患者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首选不受CYP2C19基因变异影响的替格瑞洛。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血栓工作组制订的《老年人抗栓治疗专家意见书》指出:在缺血与出血风险的平衡中要整合年龄因素,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和普拉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更加迅速、有效,且具有可预测性。

但后两种药物对应的出血风险也有增加,对合并症多的老年人、透析、慢阻肺、哮喘、心动过缓、高尿酸血症、TIA或缺血性卒中患者,或需与华法林,或溶栓药物联用时,氯吡格雷具有优势。临床医师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bibw.com/kjschl/170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