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注射液说明书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5482.html 作者:陶琼瑶 邵阳学院医学院 级临床十三班 座右铭:倦怠乃人生之大患,人们常叹人生短暂,其实人生悠长,只是由于不知它的用途。 为您解读,女性常见健康杀手之宫颈癌 说起宫颈癌,就不得不提到海拉细胞。 拉克丝是一位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种植烟草农户家的黑人女性,曾经生育了5个孩子。年1月,30岁的她发现自己的腹部出现了一个硬块,随即就诊。诊断结果显示,她患了宫颈癌。主治医生从她的身上采集了癌组织标本,并交给了乔治·盖伊博士。 在此之前,医学界已经实现了青蛙和老鼠的细胞培养,但是尚未有人成功地培养出人类细胞。因为人类的正常细胞,并不具备无限分裂的功能,一旦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就会自我死亡,因此无法采用人工方法使其大量增殖。 奇妙的是,从拉克丝身上采集的细胞却没有死亡,而且每隔24小时其数量就翻倍。当时盖伊博士凭直觉知道,这就是自己多年来寻找的“不死”细胞,并将这组细胞命名为“海拉细胞” 海拉细胞 宫颈癌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病因相对明确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发病率最高的肿瘤。那么,宫颈癌到底是什么?宫颈指的是哪里?为什么会发生癌变?接下来,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了解和认识子宫。 子宫的解剖学特点 1.位置:子宫位于盆腔中央,前邻膀胱后邻直肠,整体如一个倒置的梨子。子宫周围还有多条韧带将其与盆腔周围组织相连,以固定子宫在盆腔的正常位置和形态。 子宫位置图(矢状位) 2.子宫的分部:子宫可分为底、体、峡、颈四个部分,其上端隆起,位于两侧输卵管子宫口以上部分是子宫底,下段窄细圆柱状的部分为子宫颈;子宫颈与子宫底之间为子宫体;子宫体下部与子宫颈之间的狭窄部分为子宫峡。 子宫的分部图 子宫壁的组织学特点 1.外膜:子宫外膜于底部和体部为浆膜,其余部分为纤维膜。 2.肌层:子宫肌层甚厚,由成束或成片的平滑肌组成。肌层分层不明显,各层肌纤维互相交织,自内向外大致可分为粘膜下层、中间层和浆膜下层。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受激素的调节,其收缩活动有助于精子向输卵管运送及经血排出和胎儿娩出。 3.内膜:子宫内膜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内膜表面的上皮向固有层内深陷形成许多管状的子宫腺。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内膜可分为功能层和基底层两层。功能层位于浅部,较厚,自青春期起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剥脱和出血。妊娠时,胚泡植入功能层并在其中生长发育。基底层较薄,位于内膜深部与肌层相邻,此层无周期性脱落变化,有修复内膜的功能。 子宫壁光镜结构模式图 子宫的生理功能 (1)月经形成:没有子宫便不会有月经,事实上月经主要是受到性激素的影响,子宫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子宫内膜变厚,没有受精的情况下,在排卵后的两周左右,就会出现子宫内膜脱落,便会有月经产生。 (2)孕育胎儿:可以说子宫是孕育胎儿成长的唯一场所,是繁衍子孙后代的大功臣,是让每一位女性成为准妈妈的必不可少的器官。从受精卵着床到发育成为成熟的胚胎再到一个健康胎儿的形成,子宫一直在坚守自己的岗位,履行自己的职责,所以说它是大功臣毫不夸张。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让海拉细胞不死的原因在于引发子宫颈癌的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人类乳头瘤病毒能任意改变正常细胞的寿命及与分裂相关的“开关”,使细胞能够“长生不死”,无限增殖。随着癌细胞的无限增殖,进一步就会发展为癌组织。宫颈癌的头号元凶——HPV和宫颈癌的病理发展过程,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 病因:头号元凶——HPV HPV即人乳头状瘤病毒,主要经性传播,还可经亲密接触传播、间接传播、医源性传播等。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性生活过早及结婚年龄过早、有多个性伴侣或发生婚外性行为、多次生育或流产、频繁服用避孕药、阴道正常菌群失调、机体免疫力异常。大多数情况下,HPV的感染会在1~2年内消失,而如果高危型HPV长期持续感染,该病毒在体内已经被感染的细胞内复制可导致细胞癌变的发生率增高,进而发展为宫颈癌。 宫颈癌组织形态分类 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及生长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外生型、内生型、溃疡型和颈管型。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各型特点: 1.外生型:由于癌组织呈外生方式向外生长,外观菜花状或乳头状,触之容易出血,故常有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 2.内生型:癌细胞向深层组织侵润,故宫颈表面光滑,镜检不容易检测出病变。有时会侵润宫颈管组织,使之扩张。 3.溃疡型:癌细胞持续生长,局部组织营养相对缺乏,浅表组织坏死、脱落而形成溃疡状,坏死物从阴道流出,会伴有恶臭,形似豆腐渣样物质。 4.颈管型:病变部位位于宫颈管外口以内,浅表组织一般是光滑的,不受到癌组织侵犯,病灶由颈管向宫颈转移。 宫颈癌的病理发展 宫颈上皮非典型性增生可发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再逐步发展为宫颈癌。所以,我们可以称CIN为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指具有癌变潜能的病变,且在病理学角度可观察到细胞有异常增殖的改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各级发展为癌的几率依次是15%、30%和45%。一级瘤变可等待观察,先不做干预。二级瘤变可自行消退,但是需要定期进行检查,不可大意。如果发现发展到三级就得果断进行积极的治疗。从癌前病变发展为宫颈癌的自然演变一般要经过10年。 临床诊断早晚期症状 1.阴道镜筛查:通过观察受检者宫颈形态、颜色、血管等特征,并于碘实验、醋酸试验后,取异常部位组织行病理检查。 2.HPV筛查:主要包含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原位杂交法以及杂交捕捉法等。3.液基细胞学筛查:与其他检查方法相比,这种检查方法的优势在于无创,检查过程不会给受检者带来伤害。早期外生型宫颈癌患者最常见症状为阴道出血,早期为接触性出血,中晚期出现则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阴道流液且常伴有腥臭味。 晚期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米汤水样或黄色恶臭白带。当侵犯膀胱时,会出现尿频、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压迫输尿管可引起肾盂积水而出现腰酸、腰痛;肿块侵犯直肠时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形状改变、便秘等症状。 流行病学统计发现,全球每年大约有50万妇女为新发的宫颈癌患者,每年大有约6万妇女死于宫颈癌。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妇女的宫颈癌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不断上升,且四十岁以后上升显著。宫颈癌更被称为危害女性健康杀手之一,因此,我们更应该了解宫颈癌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治疗 目前临床上宫颈癌的治疗以手术、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性治疗。宫颈癌手术对某些早期宫颈癌甚至可以保留生育功能,但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手术难以实施。放疗适合所有分期的宫颈癌患者,但由于缺乏选择性,其远期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因此对于年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放疗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化疗常常是宫颈癌的辅助性治疗手段 预防 1.实行晚婚和计划生育:宫颈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宫颈癌的发生与早婚、早产、多产密切相关,所以实行晚婚和计划生育是很有必要的预防措施。 2.讲究个人卫生及保持正当的性行为经常换洗衣物和床单被褥,穿着相对较宽松的棉质内裤,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加强月经期、产褥期和性生活卫生。 3.加强保健工作如发现宫颈糜烂、慢性宫颈炎、息肉等要及时治疗。对临床异常表现的患者要进行随访。 4.HPV疫苗:专家建议9~26岁的女性比较适合接种HPV疫苗。在性生活或者结婚、首次备孕之前注射宫颈癌疫苗,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可有效预防或者尽早检测出病毒感染以及癌前病变。早发现早治疗,治疗效果越好,复发风险也越小。 5.定期筛查:积极地定期进行宫颈癌普查,尤其是一些高危人群,比如说患有性传播疾病、有过宫颈病变的女性。 宫颈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杀手之一,我们希望各位女性朋友对宫颈癌有基本的认识,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等,医院检查。不必“谈癌色变”,一旦发现宫颈细胞有癌变的倾向,医院就诊进行治疗,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对宫颈癌。 参考文献: [1]中华妇产科杂志年5月第36卷,第5期 [2]齐文彩,吴鸣.宫颈癌经典治疗的现状和思考[J].癌症进展,,17(8):-. [3]郎景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36(5):-. [4]龚翠花.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研究进展[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6(14):8-9. [5]石岩.宫颈癌流行病学特征和高危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9(7):. 部分图片来自腾讯医典,在此鸣谢! 作者/陶琼瑶 编辑/陶琼瑶 指导老师/李艳伟 ▲向上滑动
|